ICU的门内外,咫尺之隔,却一面难见,一本日记成为连接内外两颗焦虑的心的纽带。
在医院走廊的尽头,重症医学监护室(ICU)的大门看起来那么沉重。安静、压抑的氛围充斥在空气中,透过玻璃往里望,白色的天花板、白色的床单,“滴滴”的仪器声中隐约能听到患者努力求生的呼吸声。
ICU作为拯救危重病人的“中转站”,这扇“生死之门”对很多人来说是神秘的。守在门外的家属忧心忡忡,门里的患者努力与死神抗争。为缓解重症患者和家属的恐惧、焦虑心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方式——书写ICU日记。
日记由医护人员和家属参与,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的重要事情及个体的情感体验,填补患者的记忆空白。通过这本日记,医护人员能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后续的治疗护理和康复中,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帮助患者及家属保持身心健康。
一条连接两颗心的纽带
ICU的门内外,咫尺之隔,却一面难见。每当大门打开时,患者家属都会迫不及待地围住医生和护士,询问家人的病情。在ICU,患者和家属的心里往往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对治疗的疑虑、有对未知的担忧,还有对生命可能逝去的恐惧。因此,一本日记就成为连接门内外两颗焦虑的心的纽带。
1床患者张爷爷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康复出院。出院这天正是张爷爷的生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昱和副护士长王敏娜代表医护团队为张爷爷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这是我们给您写的日记,写了200余篇,里面记录了您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现在您康复出院了,这本日记送给您。”
“真的要感谢他们的悉心照顾,一直给予我们家属鼓励,不然的话我也熬不过来。”患者家属张阿姨一度哽咽,她说,通过阅读日记,一家人由最开始的焦虑慢慢转化为对医护工作者的信赖,“我们一起加油,相信奇迹的出现,真的等来了!”
王敏娜表示,医护人员为患者书写ICU日记,不仅能够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减轻焦虑情绪;还能够传递关爱和温暖,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它也是促进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工具;最后,它还能留下宝贵的回忆,促进医疗护理方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场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
自2023年3月起,科室就开始鼓励医护人员通过写患者日记记录治疗中的点点滴滴。“阿姨,您的宝贝女儿又来看您了。您的女儿很漂亮,每天都会来看您,我们一起加油!”“爷爷,今早听医生说您的情况好多了。听说您是一个大教授,您的家人都为您自豪,您一定要快快好起来。”“李爷爷,今天我们为您剪了头发,立马精神啦!”“今天家属跟我们沟通了很多,感受到很大的信任,很高兴。”……小小的日记本,写满了医患情。
截至目前,科室已为约50位患者共计书写1800篇ICU日记,从最开始的摸索阶段以文字描述为主,到现在的图文并茂,形成ICU文字日记和ICU电子日记两大板块,科室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患者的ICU之行,不仅治疗疾病,更治愈心理。
在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家属每天都非常担心,但是通过阅读这些ICU日记,他们了解到了患者的病情细节和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欣慰。他们说,这些ICU日记让他们了解了治疗的全过程,减轻了他们的担忧和焦虑。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医生护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自书写ICU日记至今,一年的时间,科室累计收获了32面锦旗。
一位康复出院的患者及家属特意为医疗护理团队送来了两面锦旗。一面锦旗上写着“医者仁心,品德高尚;敬畏职业,创造奇迹;人间真情,温暖余生”,另一面则写着“团队精神,传承有序;护理周到,温馨体贴;病人至上,大爱无疆”。每一面锦旗都代表着一份信任,每一句感谢都化作医务工作者前行的动力。
这是一场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我治愈你,你温暖我。得到认同,对于我们来说,是温暖,也是自豪。“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病,更要关注病的人。”刘昱说道。(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