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4年04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新举措缓解“等待焦虑”
入院准备中心 让患者省钱又省心

       大型三甲医疗机构床位超负荷,很多住过院的患者或许都有过糟心的感受:入院先排队,在焦虑中等待通知;入院后先做检查,拿到各种结果后才安排手术。在双重等待中,时间和费用都在被浪费。

       如何才能高效起来,缓解患者焦虑的同时降低就医成本?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已成熟运行的“入院准备中心”给出了让患者满意的答案。数据统计发现,入院准备中心运行两年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平均住院日降低1.4天,患者费用和医保资金都更节约。更重要的是,患者什么时候入院、什么时候手术等都有清晰的安排,没有了等待焦虑,就医体验更好、满意度更高。

       患者因入院等待时间长而焦虑,怎么办

       建立入院准备中心的念头是2021年萌发的。当时,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188张病床难以满足病患需求,床位周转也较缓慢。“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循环,院外等待入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李华斌说。

       传统的入院模式效率低下,这在临床科室也反映强烈。

       眼科主任代艳以一个需要手术的青光眼患者为例,患者办了入院证,没有床位就得回家等通知,有床住进来了得先检验检查,抽血、超声、心电图等逐一去做,等结果出来了才能确定手术时间。“患者在家等入院,怕病拖不起;住进医院检查项目要花两三天,患者还要支出床位费和护理费,结果出来后医生才敢安排具体手术日期,整个过程患者都是焦虑的。”

       相比眼科,甲状腺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等待时间或许更长。该科主任黎君彦说,在入院准备中心投用前,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一般预约后都要等3~4天。“我们医院算好的,有的医院要等待一周甚至更久。”

       两位科主任都表示,医生与患者一样焦虑,“效率提不起来,病床使用率不高,相当于医疗资源被浪费。”

       有没有办法提升效率?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政说:“要让患者方便,让医疗资源充分得到使用,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我们必须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在2021年,此事被列入医院重点工程。

       该怎么做才能让流程简化,使效率提升起来,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在医院领导安排下,李华斌和信息科的同事开始外出调研,他们奔走于省内外多家大型医疗机构,但能够借鉴的经验很少,“我们决定摸索创立自己的模式。”

       突破“信息孤岛”屏障,入院准备中心建立

       2022年2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在门诊大厅创建入院准备中心。

       准备中心是患者入院的桥梁,让门诊了解各个科室的住院床位数量、具体遇到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统一调度、优化流程。

       门诊办公室抽调6个人专门负责患者的入院安排。信息科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入院准备中心和住院科室的信息连接,点开便知床位使用情况。

     “信息孤岛”被打破后的效果立竿见影,“一些老年性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不光是心血管内科、呼吸科可以收治,老年科也可以收治,这样就实现了统一协调,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李华斌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是手术患者的入院问题,“我们可以在患者入院前就帮他们做完各种检查,入院即可安排手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让患者入院速度快起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在充分梳理流程后,举全院之力,专门为入院患者建立了一个检验检查区域,生化、超声、心电等实现“一站式”检查。如果是大型检查,比如CT、核磁共振等,则通过优化流程的方式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周政表示,入院准备中心的建立,让医技部门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工作量大幅增加,医院一方面在排班上做到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在设施设备上进行投入,以保证入院患者快速完成相关检查。

       入院准备“一站式”检查的快速高效仅仅是患者感受到的,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其背后还有一系列复杂的运作……

       入院不再难了,住院天数和费用都降了

       将入院患者、特别是手术患者的检查放在入院前完成,并非那么简单。不同病种需要不同的检查,门诊医生怎么谙熟这些检查?这个难题必须要医院层面来化解。

       为此,质控办牵头对病种进行筛选,根据不同疾病种类制定标准化医嘱。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共筛选出580个病种,将它们分成A、B、C三个类别,其中380个属于三级和四级手术的病种建立成一个包,做成标准化医嘱,门诊医生在开具入院通知的同时书写标准化医嘱,患者拿到医嘱前往入院准备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安排他们做相关检查。

       标准化医嘱的出现、入院准备中心与各个住院科室信息化的畅通,加上入院前“一站式”检查,一系列的操作让效率大增。

       代艳以白内障手术为例说,患者入院前在门诊做完视力、眼压、泪道冲洗以及血液、超声和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入院准备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就可以安排患者具体入院时间,让患者不再有等待的焦虑,“以前要花4~5天才做完的各项检查,现在一天内就可完成,入院后我们可以很快实施手术,让患者做到日归。”

       日归,也就是当天手术当天出院,这样的效率让眼科不再大量积压手术患者。代艳说,眼科是医院第一批通过入院准备中心新模式接收患者的科室,“两年前我们的年入院患者是3000人左右,去年增至4200余人,今年还在增长,这就是效率提升的结果。”她说,“患者住院天数一直在降,2022年平均住院日是2.23天,2023年是2.1天,今年已经降至1天。”不仅住院天数下降,患者费用也大大降低,“医保基金节约10 左右,患者自付费用部分也降低,因为不需要多住几天院了。”

       普外科减重代谢医生周礼说,他们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以前长时间排队,住院周期相对较长,增加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现在时间节约了,钱节约了,满意度也更高了。”

       目标是“全院一张床”,让满意度持续提升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质控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该院入院准备中心于2022年2月开始运行后,通过不断地优化调整,如今外科使用该平台的比例已超过70 ,其中眼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肝胆外科等使用率最高,医院平均住院周期因此缩短1.4天,平均检查检验时间缩短0.5天。“我们还将进一步对病种进行筛选并制定标准化医嘱,为更多科室创造条件,让病人通过入院准备中心这个平台办理入院,持续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李华斌表示,在医院的重视下,入院准备中心将打造成一个为全院住院科室服务的大平台,实现“全院一张床”,通过入院准备中心平台,全面掌握全院所有床位的实时使用情况,进而精准高效地将患者安排入院,提升床位使用率,有效提升服务质量。(邓晓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