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4年04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调理身心 有助症状改善
本报记者 陈健

       昨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指出,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将达500万,几乎占到全球患者数的一半。

       帕金森病就像个坏家伙,无论是曾经的拳王阿里,还是普通人,得了帕金森病后运动能力会慢慢丧失,甚至还可能痴呆。这对于患者和家庭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和人体内的阴阳、气血有关,中医的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病症,更是调整整个身体环境,达到‘治未病’的效果。”目前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金牛区中医医院执业的聂谦主治医师告诉记者,中医的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等,对帕金森病有着独特的效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用中医的智慧和力量,为帕金森病患者带去更多的希望和关怀。”

     “震颤”与中医“风邪”有关

       现代医学将帕金森病称为“震颤性麻痹”,中医称为“颤证”,其特征性的震颤和运动障碍与中医理论中的“肝风内动”密切相关。中医认为,“风邪”有内外之分,起于自然,如吹动树叶者,为外风;起于身中阳气之变动,则为内风。外风为六淫之首,四季皆能伤人,经口鼻或肌表而入,多先侵袭肺系,发为外感(感冒);内风系自内而生,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尤其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临床表现以震颤、抽搐、眩晕、肢体麻木等为主要特征。

      《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所引发的内动,就具备上述基本特征。因此,中医对帕金森病发病的理论在于风胜则动,因内化之风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鼓动引发肢体“震颤”等症状。在中医看来,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症状与“风”的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震颤具有不自主、节律性的特点,这与“风”性善行而数变相契合。其次,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常常伴随着肌肉的僵硬和疼痛,这与中医所说的“风寒湿痹”的症状十分相似。

     “中医对‘风’的认识和对帕金森病‘震颤’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让我们有望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聂谦说道。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哲学思考

       在中医的视野下,帕金森病并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病变,更是人体与自然、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既体现了对生理机能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

     “在中医看来,帕金森病的发生往往与‘阴阳失调、脏腑不和’有关。”聂谦认为,这种失调和不和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劳累过度、情绪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时,不仅注重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还会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脏腑、气血、经络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聂谦告诉记者,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中医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因素,认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所以,中医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方法,还包括了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

     “中医经典理论中的‘心主神明’思想,强调的是身心之间的互动与联系。”聂谦表示,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中的“身心医学”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接受这一观念并实践之,将会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治疗效果。

       预防+调理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对于帕金森病这样的慢性疾病来说,预防尤为重要。“中医在帕金森病的预防和调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可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聂谦说道。

      “通过中医药物、中医针灸、中医推拿、功能锻炼,同时,根据病情结合西医西药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人的发病症状,延缓他们发病的进程,延长西药的有效时间,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聂谦向大家推荐了八段锦。据他介绍,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功法,其动作简单、舒缓、易学,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安全的运动处方。

      “帕金森病患者的具体诊疗方案须遵医嘱。”聂谦郑重说道,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治疗和调理。同时,中医疗法注重医养结合,可以着重从日常生活做起。首先需调和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伤及脾胃;其次是调摄精神,良好的情绪胜过最好的医生;最后,适度运动有助于调和气血、疏通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