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4年04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这是来自华西医院的文化行为准则
问候虽短 温暖如春 “你好,请坐”

      去年底,华西医院出台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员工文化行为准则九条(试行)》,关乎医教研管方方面面。文化行为准则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是“主动和病人打招呼”,还是“和自己的学生每月至少充分沟通一次”,抑或“随时都有一本正在阅读的书籍”,它们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我们身边更不乏这样的榜样和典范。今天让我们走进文化行为准则的小故事,看看医生们是如何做的。

       消化内科  欧阳钦 终身教授

    “你好,请坐。”走进诊室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女性,欧阳钦教授习惯性地点头示意。一边接过女患者递过来的检查报告,一边问她:“之前在我这里看过吗?是我开的检查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欧阳钦拿起他的放大镜仔细查看报告内容。

     “钡餐结果显示没有问题,大便隐血结果也是阴性……”欧阳钦一边指着报告,一边说道。“但我经常还是觉得肚子胀鼓鼓的,像鼓包那种。”患者说。“鼓包会不会消,如果会就是肠蠕动的表现,一般与饮食有关系。”欧阳钦又仔细询问了女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饮食状况,叮嘱她要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活动量……

       女患者前脚刚走,又进来一位男患者。“请坐。”为了方便这位个头高大的患者就座,欧阳钦还把椅子拉开一点。一边看报告,一边发问:“在我这里看过没?”“有胃痛的话,烧不烧?”“抽不抽烟?”“喝不喝酒?”“吃得麻辣重口不?”一番仔细询问后,欧阳钦拿出胃肠示意图,指着报告对患者说:“你的食管下段炎症重,是反流性食管炎,除了服药之外还要戒烟酒,少吃麻辣。”得知患者来自贵州,欧阳钦再次提醒:“太酸的也不行,容易刺激肠胃。”明确病症、对症下药,进行用药叮嘱后,欧阳钦仍不放心,反问患者:“这个药吃几颗?好久吃?”患者回答正确,欧阳钦才放心地让他离开。

       在欧阳钦看来,主动和病人打招呼可以拉近与病人的距离,让病人感觉医生是可信任的人,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找准问题,“医者的责任心、同理心和爱心如何体现?就是通过我们的言谈举止、解惑释疑来体现的。”

       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中心  高强 主任技师

     “来,请坐,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呢?”高强教授招呼患者坐下,同时接过了他递过来的各种检查报告。“我这个手打不开、伸不直,又一直抖,有没有什么办法?”患者是一名24岁的男性患者,因小时候发高烧导致脑炎,进而影响肢体功能。“可以自己吃饭吗?可以自己端碗吗?现在有做什么工作吗?能不能胜任?”高强一边询问他日常生活工作情况,一边请患者完成手伸直、举高、抓握以及走、蹲、小跑、单腿站立等动作。

       在认真查看患者颅脑磁共振图像、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后,高强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门诊康复训练,“药物控制是一方面,要改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定期门诊训练的经济负担小一点,还能兼顾工作。”面对患者的犹豫,高强耐心解释,同时也鼓励他:“你要有信心,坚持下来,手脚的运动功能一定会比现在好。”

       在高强的门诊,既有肌张力障碍的儿童患者,也有脑卒中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在问诊过程中,他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可以帮到您?”高强解释,到康复医学科就诊的患者常有多个功能障碍,需要知道哪些障碍是患者最想要解决的,“了解患者最迫切的需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

       康复医学是功能医学,除了询问病情、了解病史,在看诊过程中常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些身体功能的检查评估,以便了解患者的功能状况,但也意味着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高强总是热情招呼、认真检查、耐心解释。他说,无论是热情的态度,还是关切的问候,都能拉近距离、增加信任,让后续的沟通更加顺畅,也能避免很多医患纠纷。“对于医者而言,看诊一个患者可能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时间;但患者为了来看病,可能要克服很多困难,甚至不远万里。他们信任华西医院,满怀期待地来寻求帮助。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心比心,更好地帮助到每一位患者。”

       乳腺疾病中心  陈玉娟 副主任医师

       早上7:40,陈玉娟副教授已经在诊室做开诊准备。叫号后,走进来一位面露忐忑的女性患者和她的先生,“你叫××吗?先请坐。”陈玉娟仔细看着患者带来的检查资料,眉间也有些凝重,“你看这个位置,乳腺上有一个包块。”她请患者家属移步到屏风回避后,开始给患者仔细查体,“包块有不规则感,我给你开一个穿刺检查单,再开通绿色通道,这样你预约检查会更快一些。”为了避免患者有疑问,她还耐心讲解了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区别,怎么缴费,到哪里去开通绿色通道。

       对还没有生育的女性患者或者正在备孕、计划做试管婴儿的女性患者,陈玉娟会仔细交代哺乳相关事项,给出医疗建议;对爱美的患者,她会耐心宽慰“微创手术的创口其实很小”,患者听了后走出诊室的步态都仿佛轻盈了一些。

     “我跟诊陈老师已经两年多了,她很热心、耐心,检查单、入院证、入院地点,她总是会仔细交代,一些老患者,她甚至还记得到名字和病情。因为乳腺疾病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并且乳腺的号很难抢到,她还总是帮患者挂下次的复诊号。”医助葛巧说道。

     “我时常想,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当我成了患者,希望能遇到什么样的医生呢?我现在就是努力做自己愿意接受的医生的样子。当我还是华西临床医学院学生的时候,就看着老师和患者沟通,这些情形深深印在我脑海里,希望我能和老师们一样成为一个好医生。”陈玉娟说。

       神经内科  周东 教授

     “你好,请坐。”“周医生,你好!”在周东教授的门诊,周东和需要长期治疗、跟踪随访的患者乃至家属好像已经成为熟人,一见面、一看到检查报告,周东总能想起患者的情况。

     “看起来(精神状态)可以,最近有没有大发作?”周东询问的是一名16岁的女孩,和她一起走进诊室的还有她的母亲。女孩患有癫痫,服药的同时也在定期随访。“大发作没有,小发作还是有,不过吃了药还是好多了。”女孩的母亲说。“身体有没有发凉、发麻?”“咬到过舌头没有?”周东耐心询问有无各种症状,也嘱咐女孩母亲:“不要给她太大压力。”随后,周东给女孩开具了脑电图检查单,“做了回来我们看看检查结果,再根据情况调整药物。”

       有熟悉的“老病人”,也有冲着专家号来就诊的外省患者。“到我们这儿来的外地患者,华西医院往往不是他们求诊的第一家医院。除了摸清患者的病情,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周东说道,他一般会根据具体检查结果建议患者在本地随访、复查,避免奔波折腾。

       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周东教授团队人员会提前把患者的既往病史、是否做过相关检查、用药情况等写在一张白纸上;如果是儿童患者,坚持服药病情稳定的话,周东也会建议复诊时“娃娃不用过来了”;在看诊过程中,有其他患者或家属进入诊室,为了保护患者隐私,周东也会礼貌地请他出去。

     “门诊的短短时间内,展现给患者的首先是我们的态度,其次才是专业的技术,所以把这两点做好了,既能把病人看好,也能把学生带好。”周东说。

       以上四位医生只是华西众多医生的缩影。华西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医生,在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我们的患者。

       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曾经说过,在医学与医疗上,所有的东西今天几乎都已经改头换面,但多少个世纪以来,我们所思考、关心的生命本质却一点都没有改变。一声招呼,虽然简短,一句问候,虽然朴实,其实患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你好,请坐。”这是华西医生对生命本质特别的关心,这是华西文化对患者个体温暖的尊重。

 (文图据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