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4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春季乍暖还寒,如何“春捂”才科学

       春天到了,人们着急脱去臃肿的冬装,换上靓丽的春装。但是有句话您别忘了: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捂,在这换季换装的时候可是有大有讲究的。春捂到底应该怎么“捂”?为什么饮食上也要“春捂”?春捂要护好哪里?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

       为什么要春捂

       顺应四时变化是我国古代养生的最高准则。传统医学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人生天地间,天人相应,也应符合自然规律。春生,指发生、生长和生机。春季,人体阳气也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避免有损阳气的情况。因此民谚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不仅是顺应阳气升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保健良方。

       冬去春来,气温逐渐变暖,阳气回升。早春寒气未消,气温低,“倒春寒”频发;仲春总体向暖,乍冷乍暖,忽冷忽热,反复无常;直到晚春气温回暖稳定。民间俗语“春季的天,孩儿的脸”,形象地描述了春季早晚与中午温差大的特点。冬去春来,我们的皮肤逐渐苏醒,皮肤纹理由紧缩到开始舒展,循环功能相对增强,皮肤末梢血供增加,汗腺分泌增多,如果此时感受大风和寒气,风寒侵入机体内部,人们很容易诱发感冒、支气管炎、关节炎、冠心病等疾病。春季大自然气温变化迅速,人体的调节系统需要逐渐适应。春季衣服如果过少,必会损伤阳气。春捂不是指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指根据时令变化酌情递减衣物。

       春捂有何益处

       1.“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当冷风袭来时,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2.“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

       3.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4.“春捂”有利于皮肤和外界温度“同呼吸”。所以,“春捂”可以看成通过穿衣这个生活的细节,帮助身体在季节交换、温度变化时主动地适应自然,看似穿衣之术,实则养生之道。

       春捂应该怎么“捂”

     “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干舌燥,身体也不出汗,即便气温稍高,也不必急着减衣。如果觉得“捂”后身体出汗,则要早点换装,不然捂出了汗反而容易受风着凉。

       药王孙思邈曰“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老老恒言》里说“春冻为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传统医学认为人的头面部及上半身部位属阳,下半身属阴,重点做好双脚和腿部保暖,厚裤厚袜不可过早脱去。上周春光明媚,很多年轻人迫不及待脱下冬装换上裙装丝袜,待到太阳落山,即使上身裹件大衣棉袄,也不免瑟瑟发抖,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冻人”画面。春“捂”要格外注意下半身保暖。

       春捂要捂好这三处

       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衣服”,“捂”的位置也很重要。

       1.颈项部。这里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建议根据温度戴好围巾、帽子。

       2.腹部。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

       3.膝足部。都说“寒从脚下生”,所以膝足部的保暖也尤为重要,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秋裤先别着急脱。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

       春捂并非要一直穿着厚衣服不脱不换,而是要把握气温,把握时机。以下春捂四大标准请收好:

气温15℃:现在普遍认为,日平均气温达到15℃可以称作春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日均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温差8℃:昼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季乍暖还寒,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昼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24至48小时:冷空气到来前24至48小时未雨绸缪,许多疾病发病高峰与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因此“捂”的最佳时机,是预报冷空气到来前的24至48小时。

       7至14天:专家发现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体弱的孩子和老人也得再捂7天左右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哪些人群不适合春捂

       春捂的原则更多适用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年轻人、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久病之人以及儿童。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差,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儿童运动后易出汗外感。慢性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肾脏病、关节疾病、胃肠道疾病、冠心病及妇科疾病患者。以上这些人群就适合春捂,但对于青壮年,尤其是体质偏燥热、阴虚或者湿热的人,春捂就不一定适合了。

       传统医学对春捂的理解,还有更多的内涵,认为春捂不仅仅是穿衣服保暖,还包括注意饮食调理,进食清淡温性食物,勿食寒凉食物,保护脾胃阳气;春季为肝所主之时令,需调达肝气,升发阳气,因此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如果风邪入侵后,化热化火导致肝阳上亢,人们就会出现烦躁、易怒焦虑等不良情绪。春“捂”养阳的重要环节是坚持运动锻炼,增加户外运动,如登山、郊游、踏青,不仅能够沐浴阳光、还能呼吸新鲜空气,从而令人身心愉悦,气血通畅。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