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4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那个三天不肯吃饭的老人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郝晶晶

       60多岁的老徐(化名)存在严重的幻听和被害妄想,频繁听到有人命令他不许吃饭,总是怀疑有人在他饭菜里下毒,连续好几天不肯吃饭,家里人实在没办法才将他送来了医院。

       刚来到科室的时候,老徐对我们同样是不信任的,觉得饭菜有毒,水里有毒,就连床铺都有毒,不吃不喝,就一直站在走廊边上……几名护士考虑先拿他的碗把饭菜给他打回来喂给他吃,他坚持要把碗抢回来。拿碗的护士怕他年纪大摔倒,不仅没躲还扶了他一把,结果胳膊上就被老爷子抓出了长长的血痕,更不用说挨了的骂和吐在大家脸上的口水了。

       但我们的护士仍然一步步地走近他,用温柔的话语安抚他,告诉他,我们会保护他。老爷子仍然拒不进食。

       我们再次跟他的家人沟通,了解到家人对其关注度不够,甚至还有些不耐烦,我们就集体商定了应对方案:通过陪伴来获取信任。

       他孤单地坐在那里不说话,我们就坐在旁边给他讲生活趣事;他一个人站在窗边看外面的风景,我们就站在旁边陪他一起看……慢慢地,我们发现他僵硬的嘴角有了上扬的痕迹。

       我想,恐怕只有老天爷和我们自己知道,看到他这个上扬的嘴角我们有多开心!

       这个时候,我们当着他的面把他的碗用开水洗干净,让他自己排队打饭。看着碗里的饭菜,他终于张开干裂的嘴唇跟我们说了住院三天以来的第一句话:“确定没毒?”我们用无比真诚的目光看着他回答:“确定!”

       就这样,老徐各种精神症状渐渐消失,病情一天天好转。我想,这除了与医师精湛的诊疗技术相关之外,与护士的高质量陪伴同样密不可分。

       老徐好转之后,回想起自己抓伤护士的事,专门跟那位护士道歉。护士回答说:“您那个时候病了,我们不会放在心上,看着您一天天好起来,就是最让我们开心的事。”他的家人来探视过几次,动情地对我们说:“你们做得比我们好!”

       大到我的单位康宁医院建院60余年,小到我所在的临床心理科建科20余载,我们一直都在探索关于陪伴的人文实践:比如再忙也要保证查房时间,满足患者问询需求;陪着快考试的孩子写作业解除家长顾虑;陪着发生变故的患者,哪怕不说一句话只为告诉他不是一个人;疫情期间为患者拍摄暖心视频向家里报平安;为爱美的女性患者化妆……

       可能很多人印象里的精神科是铁窗铁锁铁栅栏,精神科护士长得壮嗓门大脾气还很暴躁,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的精神科环境温馨,充满人情味,我们的精神科护士文明有礼充满耐心和柔韧劲。虽然精神障碍患者症状千奇百怪,千变万化,会打骂伤人,但我们始终把理解、尊重和关爱当成情怀深深地刻在骨子里。

       很大一部分精神障碍患者是没有朋友的,是不被关注的,有的甚至是被家人所放弃的,所以,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是非常孤独的。有很多长期住院的患者,其家属可能一年都不会来探望患者,对病情的恢复非常不利。

       陪伴白天的是灿烂的阳光,陪伴夜晚的是闪烁的星辰,陪伴精神障碍患者的,除了亲人,可能就只有精神科医护人员了。

       时间会告诉我们,平凡中的走心陪伴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