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1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专科里的“大”作为
——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徐红
本报记者 侯文瑾

    一说起肛肠,人们都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不少“重口味”的画面,肛门、肠道,是人体储存和排泄粪便的必经之地,这个在人们眼中十分尴尬又难以启齿的领域,是肛肠科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的地方。有的一干,就是几十载,甚至贯穿其整个行医生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徐红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干,而且干到“精”,做出了一个享誉数十年的特色专科。

 

从医30载
在肛肠专科发光发热

 


    1991年6月,徐红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刚到临床时还是普外科医生,轮转定岗时,不少人对肛肠科这一“脏”“臭”的领域避之不及,但是徐红却坚持做了30年。他说,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患者解决痛苦,外科医生的操作有“立竿见影”的优势,在肛肠专业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动动刀子就能立刻为患者解决问题,这满足了不少外科医生的成就感,我也一样。”他感到自豪的同时却也坦言,“如果可以,我的理想是让医生失业。”徐红也确实是为病人这样“打算”的。


    多年的实践经验让徐红发现,肛肠科所遇到的病人不少是因为发病部位特殊。肛肠发病后,患者难以启齿,直到痛得难以忍受才就诊,这时,往往已经将简单的小问题拖成了严重疾病。肛周疾病的典型特点是难根治、易复发,其复发率通常会高达20%以上,徐红则重点在这一问题上下功夫。本着为患者减痛为基础,以根治源头、免除二次手术为目的,徐红带领全科上下,经过在临床上的不断总结,将传统解决复杂性肛周脓肿、肛瘘等问题的方法做了更进一步的优化。通过“引流+根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思路,让手术创面进一步缩小,缩短治疗周期,同时将二次手术的概率控制在1%~2%之间。

 


用心待患者
过硬技术打造出好口碑

 


    作为成都市一个“老牌”的肛肠科,有了技术的加持,徐红在四川肛肠界也有着自己的天地,并逐渐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口碑,不少人慕名而来。


    多年前,一位患者因肛瘘经人介绍找到了徐红为其进行手术治疗,换药、复诊一来二去熟识了起来。2015年,在他的引荐下,患者的儿子带着在外地上学的孙子找到徐红,同样是因为肛瘘,疼痛难耐的病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徐红为他实施了高复肛瘘挂线治疗,手术十分顺利。因患者第二学期就要赴美当交换生,徐红也第一次研究英文病历的书写,事无巨细地在病历上交待了换药的诸多事项。没过多久,孩子的母亲想做痔疮手术,也是找徐红操刀。如此一来,一家人的问题都被徐红“承包”下来,并得到了解决。


    成都三甲医院众多,医疗资源丰富,看病方便,但不少人仍为了他的“招牌”而来。2005年,本在成都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老人,因痔疮嵌顿引发了心肌梗塞,慢病、基础病情况复杂,老人实在痛得恼火,申请转院找到徐红为其手术,“这位老人的环状嵌顿应该是痔疮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加上按照治疗原则来看,选择保守治疗也不是不行,但患者一再表示痛苦难忍,在这么多基础病的情况下,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好在手术顺利,老人对我们肛肠科很是感激。”

 


不倦追求
带领科室日益精进

 


    徐红为科室打造了一句诙谐幽默的口号:“护菊好园丁,艺高态度亲,苦练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这样的总结,源于科室日常的工作。对患者的服务意识、不断学习与积淀的过程以及过硬的医疗技术缺一不可。


    徐红认为,要做一个好的专科医生,首先要当一个好的全科医生,他不仅自己不断提升技术、工作后多次交流深造,还将PPH微创手术引进科室,走在了西南地区的前列,与此同时,他还鼓励科室医护人员不断学习,寻求新突破,以更好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徐红要求科室医护人员,虽然身在肛肠科,但相关联的会涉及其它学科的知识点都不能落下。他要求科室医护人员每月定期2至3次做学科分享,制作PPT,在自学的同时与大家一起探讨。


   “肛肠科专业虽小,但仍然需要有人把它做精,做出匠心。”徐红说,他将会在肛肠领域坚守,用好技术换来患者的好生活,同时,也让好的治疗理念得到传承。为此,他笃定地践行着,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