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1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自贡、广元、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
守护“特殊”新生命
本报综合

    新生命的诞生,是令人欣喜的事,而在医院的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总能遇到一些“特殊”的宝宝:他们会提前“报到”,生命体征让人忧心……需要医护人员精心呵护,闯过重重难关创造“生命的奇迹”。

 

两个月的守护
胎龄26周、体重900克早产儿健康成长

 

今年3月,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到了一面写有“创造生命奇迹”的锦旗,这是患儿小六(化名)的家人为感谢医护人员特意送的。


    小六是一名早产宝宝,出生时才在妈妈身体里待了26周,体重仅900克。虽然小六出生时生命如小草般羸弱,但这棵“小草”经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两个月的全力救治和悉心照料,在闯过重重难关后,体重从900克增长到近2000克,刷新了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的孕周最小早产儿纪录。


抢救早到的“天使”


    小六妈妈是一名高龄产妇,怀孕生育的过程本就不易,2020年11月18日,仅26周的小六早早地来到这个世界,离预产期差了整整14周,小六的提前到来成了这个家喜忧参半的事。出生时,小六的体重只有900克,体长32厘米的身体只有成人巴掌大小,小手臂比成人的手指还细,一出生就离开妈妈的怀抱,被紧急转入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进行救治。


    入院时,小六病情极其危重,只能依靠人工呼吸机维持脆弱的生命,他被新生儿科的“爸爸妈妈”安排住进了长颈鹿保温箱接受治疗。


    为了抢救小六,新生儿科成立了以主任邓刚、副主任张晓晴为组长,骨干医生唐毅为管床医生,集合全科力量的救治小组,制定每日详细的治疗监护计划,依据病情,科室还多次开展全学科病例讨论及大查房,24小时监测小六的血压、血气、血氧、血糖等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由于小六的身体太脆弱,为尽量减少穿刺带来的刺激与痛苦,新生儿科的“爸爸妈妈”通过成功进行脐静脉穿刺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小六建立起生命“通道”。


    26周的早产宝宝在护理上也有着极大的挑战,护士长葛方英和她的护理团队为小六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减少对小六的刺激,根据他的治疗安排,护理团队将操作时间集中,让小六能有更多时间在保温箱里“休养生息”,同时采取疼痛管理、集束化防颅内出血措施、自制适合小六康复的个体化水枕、水床等,给予小六最大的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6周的新生宝宝皮肤极度娇嫩,轻微的肌肤损伤都可能引发感染,而气管插管、胃管、中心静脉置管、传感器等都需要胶布固定,既要保证牢固性,不能脱出,同时还要避免损伤宝宝的皮肤。护理团队采取水胶体敷料、石蜡棉球等多种手段,轻柔操作,避免了因皮肤损伤引起的感染风险。


闯过重重难关


    在新生儿科两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小六出现了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窘迫、呼吸衰竭、呼吸暂停、电解质紊乱、血糖紊乱、凝血机能障碍、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多种并发症,多次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庆幸的是,小六和身经百战的新生儿科“爸爸妈妈”们一起,闯过重重关卡,一次次转危为安。


    在经过两个月的救治后,这棵羸弱的“小草”终于拥有了破土而出的力量,小六经口喂养已达到每次30毫升奶量,体重也增加到近2000克,送小六出院的时候,新生儿科的“爸爸妈妈”们依依不舍地将他交到其父母手中,一直照料他的护士小梁还专门为小六封了一个红包,希望他从此以后能健康平安成长。
    如今,小六体重已达3000克。(祁晓红)

 

20多天的努力
早产双胞胎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2月16日,一对双胞胎在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然而,大双体重1470克,小双体重1100克,均不足1500克,评估胎龄仅29周,生命及生存质量受到双重严重挑战,出生后立即转入该院新生儿科进行治疗。


    在早产、低体重出生儿的救治过程中,要面临诸多关口,尤其是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关关艰险。由于肺部发育不成熟,两个宝宝出生后均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呼吸音减低,医护人员予以保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咖啡因兴奋呼吸中枢等治疗,1周后顺利撤下无创呼吸机,实现患儿自主呼吸。


    29周的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吸吮能力差,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NEC等并发症,喂养关也是医护人员需要攻克的难关。最初尝试母乳微量喂养时,患儿出现腹胀、吐奶、吸吮差等症状,予以胃管内注奶、体位管理、口服益生菌等治疗,患儿腹胀、吐奶减轻,吸吮越来越有力,已逐步建立全量经口喂养。前期因患儿摄奶量少,为维持生长发育所需的液量及热量,需给予肠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为孩子置入了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24小时派专人看护,给予鸟巢式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营养液输注的速度、测量臂围及导管长度等,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兄弟俩的体重顺利增长。


    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入院后予以积极的抗感染治疗1周、接触性隔离、医务人员严格注意手卫生等,两个宝宝在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


    经过医护人员20多天的努力,终于有了令人欣喜的结果,大双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体重已长到2200克,吸吮有力,于3月11日顺利出院;小双现在体重已达1650克,20毫升奶量可经口完成,进入出院倒计时。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两个小家伙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取得了与病魔抗争的胜利,迈出了人生艰难的第一步。(张秋凤)

 

4.5小时完成交接
早产儿成功从攀枝花转运至华西二院

 

    一对双胞胎早产儿近日在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这本应是件值得家人骄傲和兴奋的事。但事与愿违,正如产前检查所示,其中大宝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脐膨出,部分肠管暴露于体外,情况紧急,需尽快安排手术,否则孩子将面临非常危险的境地。孩子出生后立即转入新生儿科。


    该院新生儿科主任高波立即组织院内外多名专家紧急联合会诊后一致认为,需尽快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给患儿一个最佳的处置方式,最为有利的治疗康复。我们本地不具备这类手术条件,经专家集体会诊,建议转到有手术能力的医院。” 高波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个包含医务、护理、后勤、行政管理的救治转运团队高效运转起来。


    为尽可能减少转运途中花费的时间,经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协商,最终形成两个团队分别出发,在途中交接患儿的方案。考虑到转运途中风险较大,患儿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高波决定带领有丰富儿童转运经验的医护团队一道护送。


    当日13时,一场承载生命重托的长途转运拉开序幕。车窗外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车内却是一片肃然和紧张,监护仪全程监护着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医护人员随时观察着孩子的病情变化,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体温及血糖测定,不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全程不敢松懈。终于在17时30分到达石棉服务区,顺利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救援团队会合,完成了生命的交接。


    目前,患儿已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正处于恢复期。
(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