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1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实现分级诊疗制度内涵 医疗服务均质化是首要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 陈静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医疗机构加大了门诊预约力度,“互联网+医疗”得到快速发展,加上国家一直推行的上下转诊、医联体建设、综合性医院专家到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坐诊等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但要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制度内涵,还需要解决几个方面问题。


实现医疗服务均质化是首要问题。目前,老百姓到基层就医最大的担忧是误诊误治,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能够按照疾病防治规范和指南,对患者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并能够根据病情需要,将患者推荐到合适的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治疗。而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水平,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的收入待遇就必须有所提高,只有这样基层才能留得住人。


根据疾病特点做好转诊。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医联体,大医院联合区域内的区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应对整个区域内的患者状况有所了解,能根据病种救治特长,将区域内的大病患者推荐到对其疾病治疗效果最佳的当地医院或医生处救治。


此外,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疾病的诊断指南。比如,肺癌患者该如何治疗,如何实现早诊早治,疾病发展到什么程度该到哪里接受治疗,都需要规范性的指南加以引导,进而促进患者合理分流,最终实现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