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1年0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陈佐国:为老人服务,心态更年轻
本报记者 徐咏秋

坚持每天早上8点必到岗,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给待办工作编上号、办完一件打个钩……这都是他保持多年的习惯。在社区,为解决高龄孤寡老人助老帮扶服务问题奔走的有他,各类老年文艺活动演出现场也能见到他的身影。他就是2020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获得者、成都市金牛区老年协会综合党委书记陈佐国。

 

为了老人 他急得半夜辗转难眠

 


1月8日上午,在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51号的金牛区老年协会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77岁的陈佐国老人。尽管老协各项工作十分忙碌,但古稀之年的陈佐国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讲起话来声音洪亮。


    2003年,陈佐国从金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退休,担任金牛区老年协会会长。刚到老协工作时,他发现隔三差五总会有老人前来咨询被诈骗后的维权问题。由于自己并非“科班出身”,老协也没有法律方面的人才,往往只能听听情况,安慰几句,并不能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每次看着老人渴求的眼神,佝偻的身影,他常常急得半夜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多方努力 建立三级老年维权网络

 


    金牛区户籍人口数为76.7万,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数达19.6万,占户籍总人口数的25.5%,老龄化社会特征明显。老年维权工作面临更大挑战。


    2005年,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区老协老年维权援助工作站应运而生,他特地邀请多年老友、原司法局局长邹本前出马,担任维权办主任,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


    此后,不管老人们遇到任何法律问题,协会都会负责到底。在陈佐国的倡导下,区老年协会建立起区级、街道、社区三级老年维权网络,在13个街道设立老年维权员。为让法治教育覆盖更多老人,协会将相关案例进行总结汇编,印制《老年人维权指南》手册,定期到社区开展《以案说法》普法教育,惠及上万名老人。


    翻开案例汇编,老人遭遇车祸肇事司机不愿赔偿,利益被侵害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不受理,儿女不愿赡养再婚老人……这些都在协会的沟通协调下,得到合情合理合法的解决。仅2019年全年,协会就接待法律咨询989件(次),其中大多涉及财产、赡养、婚姻等方面的纠纷。

 


同事评价 他认定的事会一抓到底

 


   “协会出钱请律师,免费帮老人打官司,一传十十传百,协会的名声就大了,威信也高了,很多老人跑来找我们帮忙维权。”协会综合党委副书记廖安春说。18年来,帮助老年人法律维权只是陈佐国所做的许多工作中的一项,每年,他都要前往金牛区敬老服务中心和银发老年公寓慰问老人、为90岁以上老人祝寿。廖安春还记得,“有一次,协会举办敬老活动文艺演出,我们把地点选在露天院坝里,他到现场后,发现当天温度很低,立即联系,多方协调,临时将舞台移至室内。”“他主要害怕把老人冻感冒了,宁可自己辛苦些!”“不管什么事只要他认定了的,就一定会一抓到底,抓不好绝不放手。”协会综合党委副书记俞靖邦抢着说。“他的缺点就是不愿意休息,把为老人服务看得太重!”


面对老同事的“说笑”,陈佐国自豪地说:“革命人永远年轻,为老人服务的事业让我们的心态更年轻,大家说是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