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1年0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三台县人民医院 陈芳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效果以及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02-2020.02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样本涉及到的193株非重复分离菌株,对其进行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研究其耐药情况。结果:ICU是耐药性细菌出现较多的科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种分布分别是33.70%以及16.10%。结论:在医院对抗菌药物规范化且有序管理下,通过科学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耐药性监测,探索菌种分布情况,并保证耐药性监测结果更加准确。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微生物检验;菌种分布


    细菌所致感染是现阶段医疗行业疾病致病原因之一。医疗行业发展的同时,细菌对抗生素抵抗性也在增强,很多细菌的耐药性也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细菌耐药性监测需贯彻落实国家对抗菌药物临床指导的原则,并对院内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以及鉴定,监测细菌耐药性需进行专门的药敏试验,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支持。鉴于此,本研究对193株非重复分离菌株进行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究其监测效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193株重点科室生物标本的非重复分离菌株,包括医院的不同科室的送检尿液、血液以及痰液、脓液等。针对同一个患者标本多次送检只记录一次。对193例菌株实施药敏试验。


    方法 细菌耐药性鉴定可使用纸片扩散法,细菌有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黄色葡萄球菌ATCC 27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肺炎链球菌ATCC 49619,以上可作为本研究的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可能会产生β-内酰胺酶菌,需将其进行增效确证试验,这期间会用到经酶抑制剂,并通过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对试验纸片进行监测以及筛选。


    观察指标(1)记录科室内部微生物标本检验以及耐药性细菌科室分布;(2)记录致病菌株分布。
结果


    表1:科室内部微生物标本检验以及耐药性细菌科室分布(n,%)


    表2:致病菌株菌种分布(n,%)

    表1可知,所研究的193株致病菌耐药菌株的占比是19.20%,科室中ICU耐药菌株最高是25.75%,最低是内科的12.50%。


    表2可知,本组的193株致病菌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阴性菌分别是120株以及73株,可看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为33.70%,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为16.10%。

 


讨论

 


    细菌耐药性有天然耐药性以及获得性耐药性。细菌天然耐药性主要是指细菌本身就具备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于染色体基因导致。获得性耐药性指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使得敏感菌株减少,耐药菌株就会大面积繁殖将敏感菌株替代,促使细菌耐药性提升。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抗菌治疗前,需预先进行微生物检验,防止细菌耐药性或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研究可知,ICU耐药性菌株占比高,可见ICU是耐药性细菌出现较多的科室,因此,医院人员需对ICU患者进行院内感染预防,主要是加强对科室内部的定期消毒以及清洁,减少由于细菌所导致的感染。


    本研究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相对较高,也是导致临床上出现感染的致病细菌,其次还有非发酵类细菌以及肠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会受到分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影响,在其协助下,葡萄球菌对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亲和力相对较低,使其不受到药效的影响以及作用,并在抗生素环境中生长。肠杆菌属会促使患者受到很多致病菌的不良作用。在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共同作用下,肠杆菌属可合成β-内酰胺酶菌,被其他细菌所利用,保证其药性得到极大程度的增强。肠球菌可以在抗生素氛围中与青霉素结合,其有将肠球菌以及青霉素亲和力降低的作用,使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极大提升。研究也可看出,铜绿假单胞菌在耐药菌种的占比为10.40%,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为33.70%,以及金黄葡萄球菌16.10%之后,经过分析以及总结多是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小,并可以将抗生素隔离,使其对临床上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


    结合本研究可发现,微生物检验准确性有待提高。为保证细菌预防,可纳入微生物监测技术。同时还需增加样本量,这对微生物检验以及耐药性监测的准确性研究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