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1版(2020年12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怎么办
冕宁县大桥中心卫生院 邓小菊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在产后出现的常见疾病,很多患者在产后对自己表现出的症状不重视,直到影响自己正常生活能力后才就医治疗,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治疗费用。那么盆底功能障碍有什么临床症状?怎么做才能够有效防治?

 

 


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表现

 


    脏器脱垂:脏器脱垂是盆底功能障碍最主要的表现,患者可直观地感受到下腹有下坠感,并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加、阴道红肿等症状,其症状会在患者卧床休息后有所减轻;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排便、排尿困难等症状,需要改变膨出物位置,或向内推回后才会正常排尿或排便。此种症状发生的原因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着阴道向下脱垂,会出现下坠感,在这种状态下,子宫会与阴道壁产生摩擦,进而造成炎症反应,出现分泌物增加等表现;若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则会影响排便、排尿能力。


    大小便失禁:尿失禁主要分为3种类型,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局部性尿失禁或两种情况混合出现。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最常见盆底肌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很多产妇在生产后在打喷嚏、咳嗽、运动时,会出现漏尿的情况;局部性尿失禁主要表现为憋不住尿,出现尿意后没到卫生间时已经出现漏尿的情况;大便失禁发生原因可能与手术创伤相关,该症状发生原因分娩过程造成的盆底肌功能损伤、盆腔脏器脱垂等原因相关。


    性功能障碍:盆底肌功能障碍不仅表现为盆底肌肉松弛,还会造成神经损伤。患者在性生活中,可能会丧失性高潮能力,表现为性冷淡、性高潮缺失、性交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夫妻生活的质量。


    慢性盆腔疼痛:盆底肌功能障碍会影响正常脏器位置及功能,出现慢性盆腔疼痛,而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6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甚至影响患者正常情绪状态。

 


如何防治盆底肌功能障碍

 


    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原因,简单概括就是妊娠及分娩期间造成的盆底肌松弛及损伤,而这种损伤是可逆的,可以通过产后早期运动进行预防和治疗。


    产后适量运动:产后患者长时间仰卧或过早参加体力劳动,都可能会影响子宫状态,增加子宫脱垂发生的概率,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直肠、膀胱同时膨出。所以患者在产后休息时应避免长时间仰卧和参加重体力劳动,如果有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等病史的患者则应积极治疗疾病,避免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能。


    提肛运动:提肛运动不仅能改善男性勃起能力,同时可提升女性对性的感知力,并且能够延缓性欲衰退。而可以进行提肛运动的前提是患者下体疼痛、晚上频繁起夜等症状消失后才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训练。
    盆底肌肉训练:患者在产后第1周就可以开始训练,通过自主收缩、放松盆底肌肉,借助阴道哑铃进行收缩训练,可逐渐改善盆底肌功能状态,恢复盆底肌功能。


    生物电反馈刺激: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后,可以通过专业医疗设备进行治疗,生物电反馈刺激为目前临床常见治疗方式,通过对盆底肌进行电刺激治疗,以提升局部肌肉组织收缩、舒张能力,被动改善盆底肌功能。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果盆腔脏器脱垂比较严重,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甚至膀胱及直肠脱垂时,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盆底肌功能障碍为产后妈妈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仅是经阴道分娩会发病,剖宫产妈妈妊娠期间也会造成盆底肌功能损伤。所以在产后,一旦发生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症状,需尽早去医院接受专业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