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1版(2020年1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针灸,让“失眠”不再打扰
宣汉县中医医院 李清国

如今不少上班族都有失眠的症状,长时间失眠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应及时调养。


    临床上,失眠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但总的来说属于脏腑阴阳失调,或是阴虚不能纳阳,或是阳盛不得入阴,从而致使患者心神不宁不得眠。因此,治疗失眠的关键就在于引导阳气入阴。主要涉及的穴位有百会、印堂、神庭、四神聪、申脉、照海、三阴交、神门、足三里等穴位组合,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施以加减变化。


    中医常用针灸治疗失眠,针灸疗法相较于其它疗法更为安全可靠,且没有副作用,不但能为患者调节睡眠,还能缓解伴随而来的症状。针灸治疗适用于神经失调的患者,能有效地改善其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作息。实施针灸治疗须进行辨证立法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穴配穴,通过适度的刺激,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失眠实证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等情况,大脑不能发挥昼夜动静的主导作用。通常情况下,实证基本处于失眠初期,病程较为短暂,可通过泻针法,快速、有力地对穴位进行持续性刺激,用来疏泻或是使亢奋的功能恢复正常。


    所选取的穴位主要集中在三焦经、胃经、肝经及督脉。失眠虚症则主要是由于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导致心神失养所致,患者多出现体虚症状,或是失眠已有一定时日,可通过补法,较为轻柔、缓慢地对穴位进行刺激以帮助人体功能恢复。所选取的穴位主要集中在肝经、心经及督脉。


    失眠症的基本方主要包括:照海(捻转补法)、申脉(捻转泻法)、神门(平补平泻法)、印堂(平补平泻法)、四神聪(平补平泻法),主要用于经常无法入睡、整夜不眠或易醒的患者,该类患者主要有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舌红脉弦等情况。通常在下午或患者睡前进行治疗,其余选穴及手法均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进行。


    肝气郁结失眠症的基本方主要包括:太冲:肝经原穴,疏肝理气。神门:心经原穴,疏导心气,安心神。肝俞:肝脏背俞穴,加强太冲疏肝作用。合谷:大肠经原穴,调畅气血。三阴交:属脾经与肝、肾经交会穴,有加强健脾疏肝作用。所有穴位都能采用“捻转补法”进行刺激,治疗后能有效疏肝理气,安神利眠。若患者失眠症状较明显,还可配内关、膻中或期门,进一步改善肝气郁结情况。


    脾胃不和的失眠基本方主要包括:中脘:胃之募穴,消食化滞,调和胃气。神门:心经原穴,调理心神。印堂:属督脉,经络脉入脑,加强调神作用。足三里:胃经重要穴位,健脾和胃化积。内庭:属胃经荣穴,清泻胃火。其中中脘以泻法进行刺激,神门、印堂及内庭通过“捻转泻法”进行刺激,足三里通过“平补平泻法”进行刺激。同时为提升患者的消食效果,可加配腹结、璇玑,若患者属于情志不遂所引起的脾胃不和情况,则可以加配内关、太冲。


    痰热所致失眠的基本方主要包括:丰隆:善化痰浊。神门:调理心气而安神。太冲:理气化痰。行间:柔肝清热,所有穴位均采取“捻转泻法”进行刺激,达到清化安神的目的。若患者在此基础上还有胸闷、头重的情况,则加配阴陵泉、中极,达到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的作用。


    症候表现:顽固性失眠,日久不愈,常整夜不眠,伴随畏寒怕冷,头晕脑昏,脉虚无力等,不足症。


    治则:调督温阳,安神利眠。


    症候表现:失眠多梦或恶梦纷纷、心悸健忘、面色无华、易出汗、无胃口、疲惫、舌淡、脉细弱等,属心脾两虚症。


    治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