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4版(2020年12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犍为县人民医院 周丽

    血常规检查属于临床最为基础的检查,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主要用于诊断是否出现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出现障碍等,同时还可用来观察治疗效果,以此判断是继续治疗还是结束治疗。


    1.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男:4.0~5.5*1012/L;女:3.5~5.0*1012/L;儿童:4.0~5.3*1012/L。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原因可能是红细胞生成变少,例如红细胞流失或者坏了,如特别严重的大出血、内脏等出现损坏,或者白血病,红细胞不能很好地合成,原因可能是身体内缺铁、叶酸等;红细胞变多,原因可能是身体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撑、血液浓缩、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男:120~160g/L;女:110~150g/L;儿童:120~140g/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可能是患者有贫血疾病,例如突发的或者抑制存在的红细胞再生出现问题的贫血及体内血液较少的贫血;血红蛋白增多原因可能是身体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撑、血液浓缩、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多,原因可能是进行了强烈的体力活动或是吃了东西。根据不同的采血位置,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耳垂就比手指尖的白细胞多。病理性的白细胞增多,原因在于一些突发的溃疡感染、白血病、内脏破损、尿毒症、大出血等;病理性的白细胞减少可能是由于不同类别的贫血、肝硬化、传染病、使用放化疗等刺激性的治疗方式等导致的。


    4.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N:0.3~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B:0.00~0.01;淋巴细胞L:0.20~0.40;单核细胞M:0.03~0.08。


    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变多,原因在于突发的溃疡感染、身体出了太多的血液、身体器官严重受损、白血病、吃了太多安眠药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变少是患有传染病、各种类型的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变多原因可能是一些皮肤病、哮喘、一些血液病、食物过敏或中毒、一些恶性肿瘤等;如果患者有伤风感冒症状或者是一直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嗜酸性粒细胞就会变少;淋巴细胞变多可能是患有被病毒感染的疾病,并且该疾病能够传染,例如结核病、疟疾等;淋巴细胞变少可能是淋巴细胞被大量破坏,例如化疗、X线、患有HIV等;单核细胞变多可能是患上了白血病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参考值:50~300*106/L。


    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变多可能是一些皮肤病、食物过敏或中毒、哮喘、一些血液病、如白血病、肺癌、胃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变少可能是有伤风感冒症状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导致的。


    6.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白细胞变多可能是血小板增多症,在脾被切除之后可能也会产生,此外,存在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情况也会出现;白细胞变少可能是贫血、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紫癜、放射病、尿毒症等所导致的。


    7.出血时间测定


    参考值:使用纸片法在1~5min之间为正常。


    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变长可能是血小板减少得太多、血小板功能出现障碍、患有疾病白血病、坏血病等导致的。


    8.凝血时间测定


    参考值:使用活化法在1.14~2.05min之间,使用试管法在4~12min之间为正常值。


    临床意义:凝血时间延长可能是凝血因子少了、血循环中抗凝物质阻碍凝血、纤毛溶血能力变强、凝血活酶生成出现问题;凝血时间缩短可能是高血脂、高血糖、有脑血栓以及静脉血栓等疾病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