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0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引关注
专家:病毒载量较低;目前密接者均阴性
记者 陈丽娜

本报讯 11月14日,成都市报告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引发网友强烈关注。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生周久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该无症状感染者系男性,26岁,10月16日自肯尼亚乘KQ882次航班出发,10月17日抵达广州,入境后即在当地集中隔离,10月31日隔离期满,经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当日乘HU7351次航班抵蓉,乘专车入住锦江宾馆自行隔离。11月14日隔离期满再次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随即转送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该感染者无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CT结果正常,血清抗体检测IgM阴性、IgG弱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疫情发生后,省、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从感染者管理、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方面,全方位开展疫情处置工作。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要求,对该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和其他接触者开展追踪管理和核酸检测。


截至11月16日20时,全市累计核酸检测1660人,结果均为阴性。其中检测密切接触者62人,密接的密接95人和一般接触者人员1503人。相关密切接触者已全部实施集中隔离。对感染者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了全面环境消杀。


按照国家诊疗和防控标准,结合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该名无症状感染者系在境外感染,病毒载量较低,已产生抗新冠病毒的保护性中和抗体,目前的密切接触者、排查人员、外环境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进一步传播或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低。


时下已经进入秋冬季,国际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国多地出现散发病例。根据目前对新冠肺炎疾病的认识,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此外还可通过污染物品的表面传播,长时间在密闭空间也可能出现气溶胶传播。


专家建议大家要高度重视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社交距离的卫生习惯。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佩戴好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