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中,多数护士都要参与值夜班。众所周知,熬夜对人的健康会带来负面影响,更何况护理工作中随时要与死神赛跑,精神高度紧张。随着医疗保障完善,轻症患者在基层、社区就诊,而三甲医院收治的多数是危重、疑难患者,上班时,护士都是脚踩“风火轮”,恨不得自己能够有几个分身。除了应对临床繁忙的工作,还要面临科研、晋升等压力,值夜班时间长、人员少则面临更大压力,因而护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心理变化。
什么是“夜班综合征”
夜班综合征是一组症候群,更多的是个体感受,每个人表现会有所差异,通常会表现为:夜班前紧张、恐惧、烦躁、易怒、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夜班后心情稍有放松,但易出现头晕、疲劳感明显、反应迟钝、面色晦暗无光泽、精神差、害怕工作遗漏等情况。时间长了还有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等。
“夜班综合征”由哪些因素引起
环境。面对病人病情复杂、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情况,或夜班时收治急诊、手术、抢救的患者,以及面对家属干扰救治工作、上级领导对工作无端指责或在业务上额外增加工作量、环境凌乱嘈杂等情况。
制度。很多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夜班补助参差不齐的情况,甚至有部分医院取消夜班补助,未设有护理人员心理园地开展咨询、沟通等。护理人力的不足,加之夜班还要面临着繁重的临床工作,无形中是一个重要的应激源。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平时工作繁忙,缺乏锻炼再加上长时间夜班让免疫力下降会有较明显的疲劳感,易感觉体力不支,尤其是护理危重症、疑难或者抢救患者时,这种情况多见于护龄>15年的临床护理人员;心理承受压力的大小与个人的成长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业务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业务能力。工龄越长专科业务能力越强,人员承受临床护理工作压力的能力较强。但对于新毕业,还处于规培阶段的护士来说,护理专科性较强的急危重症患者,如ICU、神经外科等,看到患者身上留置各种管道,进入工作环境听到各种仪器报警声等,会感觉到压抑、恐惧、心跳加速等。
工作年龄。年龄越大工作年龄越长的护理人员专科知识越丰富,工作越细致、认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巡视查房、处理患者等,会消耗较大体力夜班的疲劳感越明显。
该如何应对“夜班综合征”
饮食和中医调理。总的饮食原则宜清淡,以鱼、瘦肉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蛋白为主,烹饪方式可以是蒸、煮、炖,尽量避免爆炒、油炸等,适当增加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尽量避免摄入浓茶、咖啡、奶茶、烈酒等易兴奋的食物。可以泡中药花茶如枸杞、酸枣仁、桂圆等,睡前中药泡脚、喝温热牛奶。耳穴贴敷、针灸、拔罐等可以起到一定安神促眠的作用。
运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如:古典舞、瑜伽、八段锦、静坐冥想,以舒缓放松心情,适当的运动可提高新陈代谢、免疫力和应对压力源的能力,还可以促进睡眠。
心理调适。俗话说得好,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提升自信心,同时还应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可以跟关系较好的能信赖的同事、朋友、家人倾诉目前遇到的困境,适当排解心理压力;听听舒缓的音乐,尤其是阅读文学类纸质书籍能让人较快静下心来,此刻可以尝试与自我内心进行深入对话,还可以通过纸质日记把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困惑写下来,逐一寻找解决方案。对于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较明显时应及时寻求心理援助或根据专科医生建议使用药物或其他专科建议的方法进行干预。
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健全保障制度如人力配置,夜班后勤保障等,可适当安排夜宵、夜间短时间休息等。管理者应换位思考,按年资轮值夜班,理解夜班护理人员,工作有欠缺应视情节严重程度尽可能私下沟通,以指导取代批评,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其得到良好的休息。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