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3年1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九龙镇卫生院创新打造“两院一体”模式
在这里 老人宜居颐养乐享晚年
□朱凯琳 本报记者 王丹

       当你老了,你是否愿意安居在山林一隅,春日赏花,秋观落叶,在雨过天晴时与三五老友漫步于乡间密林,不用为衣食筹备而操劳,不会因病痛无法治疗而烦恼。

       这样的生活,正是93岁的古婆婆的日常。3月的清晨,推开窗门,眼前的一大片油菜花伴着朝阳将天空染得金黄,她洗漱好后走出那间公寓式的房间,和隔壁“邻居”李婆婆结伴散步后开始用早饭。

       古婆婆是住进绵竹市九龙镇卫生院医养中心的第一位“客人”。正式运营仅半年时间,医养中心在当地便一床难求。院长赵云和班子成员正在谋划着如何再改造出几间房子。如果时间倒退回到一年前,他们不会想到眼前这栋三层楼的空置房子会焕发出如此的生机。

       卫生院:盘活资源 破茧重生

       自从医疗制度改革以来,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零加成对医疗机构造成的冲击,使得医院以药养医成为历史。加之大医院的虹吸效应,让乡镇卫生院发展和生存变得尤为艰难。作为行业发展的指导者,绵竹市卫健局深刻意识到,如果再不求新求变,那么留给基层医疗机构的路将会越来越窄。

     “寻求与上级医院或者县城的人民医院、中医院错位发展就是基本生存方向。”绵竹市卫健局将目光锁定到了老年群体身上,彼时的绵竹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就医养老需求巨大,居家养老已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在反复开会讨论,召开专题研究后,绵竹市卫健局向市委提交了《绵竹市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很快得到了批准。一批各具特色的医养结合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其中,九龙镇卫生院就创新托管了辖区敬老院,将原本空置的床位进行适老化改造,形成了乡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的发展模式,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家人的负担、社会的负担,对于一些半失能、失能高龄老人进行了有效护理、照料,有效改善了原有的“医养分离”的难题。

       老人:有人照顾 不用操心

       九龙镇,坐落在龙门山麓区,因背靠茂林似海的九龙山而得名。这里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是众多旅游休闲爱好者的康养胜地。

     “这里两边通风,空气好,我就喜欢在楼道里走一下,下楼转一圈。在这里有人管吃,有人照顾,我啥都不操心了。”古婆婆的这段话说出了居住在此的老人和其儿女们的心声。

       对于一个能正常自理的老人来说,每月不到2000元就能住上一套有独立卫生间,电视、沙发、衣柜等设施齐全的“小公寓”,每天三顿饭营养搭配,每周有人辅助洗澡,方便惬意。

       对于这里的伙食,老人们总是赞不绝口,“每天中午四个菜,莴笋炒肉片,两个小菜,还有蒸肉。如果是让我自己在屋里做,我要累坏的。”

       相较于饮食,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医疗保障,这是他们儿女最为放心的一点,所有入住这里的老人都要经过健康评估,医护人员会对基础病和慢性病等情况进行全面掌握,每天监测生命体征,督促服药。医生会及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对于其身体变化对症下药。

       中医是九龙镇卫生院的一大特色,医院的中医理疗师每天都会来到二楼,为老人们进行康复理疗,楼下就是中医门诊和中药房,电梯上下直达或者医生上来问诊。这对于有基础病的老人们来说,再方便不过了,有效实现了养中有医,医养结合,为当地老人们打通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