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药物同时具有散大瞳孔的作用,因此把这类药物统称为散瞳药),使眼睛处于调节放松的状态,再进行验光,得到的验光结果更客观准确,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瞳孔会散大,因此叫散瞳验光。
验光为什么要散瞳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眼睛为了能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就需要眼睛具备变焦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当我们的眼睛没有度数,那么远处来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应该刚好聚焦到视网膜上,看近时,近处物体反射进入眼球的光线是呈放射状的,因此就需要眼球具备更强的对光线的折射能力,此时,睫状肌就会收缩,带动晶状体变得更凸,启动眼睛的调节能力。而小孩的调节能力要比成人强很多,因此,为了能够准确查出孩子的度数,需要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让睫状肌放松,消除调节的影响。
例如,有些小朋友在散瞳验光前有300度,而散瞳验光仅有150度,这150的差值就是假性近视,也就是说散瞳后的度数是绝对的真性近视。假性近视是近视度数中可逆的部分,因为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引起睫状肌调节痉挛,休息后痉挛可自行消失,视力好转。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眼环境不缓解,“假”也可很快成“真”。另外,只有调节能力很强的小朋友才会出现假性近视,20岁以上的大朋友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只是普通的验光配镜,很有可能会造成近视的过度矫正,使假性近视变成真性近视。又例如,4岁小朋友刚刚发现100度的近视,散瞳以后可能就正常了,而直接配镜的话,这个度数就成了真性近视。近视的级别由度数来决定,而不是视力,视力和度数没有直接转换关系,视力0.3,可能是100度,也有可能是400度。散瞳不是目的,之所以散瞳,是为了查出准确的度数,散完瞳后就知道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了。
什么情况下需要散瞳
青少年儿童验光以及做屈光手术前验光一般需要进行散瞳,对于非第一次配镜的情况下,可以不做散瞳。当然也不是每次配镜都一定要散瞳验光,还要结合孩子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综合判断,有一个纵向的对比,然后由检查的医生作出选择。所以,散瞳是一个治疗的过程,对于近视的孩子不能只是简单地验光配镜。
验光在临床上是反映眼球的屈光状态,青少年儿童的眼睛本身存在较强的调节,因此如果眼睛在自我调节的状态下单纯地使用电脑验光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散瞳的作用就是让一部分起到调节作用的肌肉(睫状肌)麻痹,这样在散瞳后验出来的度数才是我们眼睛真实的度数。因此对于青少年儿童首次出现屈光不正配镜、较小的儿童为了排除是否存在弱视时以及屈光手术前验光,需要给予进行散瞳,然后再做验光,以抵消睫状肌的这种调节,从而获得准确的验光结果。但是对于成年人配镜或者非第一次配镜的儿童,小瞳验光的数据与之前的数据相差不大时,可以不做散瞳而单纯的验光。
散瞳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吗
许多家长谈“散瞳”色变,是因为不了解散瞳验光的目的,或者被一些夸大的言论影响,觉得散瞳后视物变模糊、害怕眼压升高得青光眼等。散瞳前,医生会检查患者前房深度、眼压,检查正常再滴散瞳滴眼液是没有副作用的,不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滴眼液入眼后会有一点刺激症状,属于正常现象。睫状肌麻痹剂(滴眼液或眼膏)主要包括托吡卡胺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硫酸阿托品眼膏、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氢溴酸东莨菪碱滴眼液等。不同的睫状肌麻痹剂作用的时间不同,根据药物作用的时间、瞳孔恢复的时间不同,又将散瞳验光分为快速、中速和慢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验光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睫状肌麻痹剂。
不管是哪种睫状肌麻痹剂,眼睛在受到药物作用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畏光,视物模糊,这不会对眼睛造成损害,而是一个治疗的过程。鉴于散瞳后眼睛恢复正常的时间需要视不同散瞳方式而定,所以散瞳后要避免强光刺激,室外阳光下要戴帽子或戴墨镜遮光;还要避免近距离用眼,避免看电视、电脑和手机。 (柳州爱尔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