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健 记者 侯文瑾)“哎哟、哎哟……”10月24日15时许,理塘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传出一阵痛苦的呻吟声。手捂胸口、面色苍白、全身大汗的建筑工人老吴(化名)被工友搀扶而来,面露痛苦。
急诊科立即启动胸痛绿色救治程序,经18导联心电图检查提示为“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值班医生谢清梦在通知急诊科主任格绒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理塘“组团式”帮扶工作组成员王超医生的同时,按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给予药物急救并建立静脉通道,开展镇静止痛。
在和老吴远在成都的家属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后,王超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本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取得联系,两地联动启动跨越千里的“护心行动”。经过细致筛查排除溶栓禁忌后,老吴在理塘县人民医院接受了溶栓治疗。经过半小时的溶栓,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但要彻底解决疾病隐患,还需通过介入方式植入支架。当天16时50分,王超和理塘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马红等团队组队,踏上了紧急护送老吴回蓉治疗的行程。
一边是争分夺秒的一路疾驰,一边是医护携手的细致守护。“路况和地势比较复杂,可能会对病情造成影响。”为了安全守护患者抵达成都,团队提前制订了应急预案。
在翻越折多山时,老吴的病情果然出现了明显变化: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心率低至40次/分,血压仅有74/42mmHg,血氧饱和度也跌至74 。医护团队立即展开急救,经过默契的通力合作,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成功脱险。
次日零时,一路飞驰的救护车顺利抵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胸痛中心团队早已做好救治准备,老吴被迅速送至导管室,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丁寻实成功为其完成了右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如果不是理塘县人民医院急诊团队的果断处置,以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密切联动配合,可能我爸就没了!”经过后续康复治疗,老吴终于转危为安,其家人忍不住为两地团队竖起大拇指。据了解,这是理塘县成功完成的首例心梗溶栓治疗。
“我们把提升专科建设作为一个切入点,不断推动县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进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理塘“组团式”帮扶工作组组长、理塘县人民医院院长刘建表示。急诊科的建设提升,就是其中一个突破点。针对高原地区的地域和疾病特征,“组团式”帮扶工作组前期启动了急性高原病救治单元及心肺复苏培训基地建设工作,以探索适宜于当地实际情况的急诊急救路径。一手抓标准化流程建立,一手抓急诊急救能力提升,通过不断的流程优化和专科诊疗培训,理塘县人民医院的救治效率和能力取得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