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19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献血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
巴中市中心血站 张勇

有数据统计,国内无偿献血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低于1%,绝对是小概率事件,而且经过医务人员的及时、正确处理后,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根本性伤害。但小概率并不等于0概率,有必要让各界人士了解如何避免献血不良反应。

 

哪些原因造成献血不良反应?

 

个别人在献血时会出现恶心、脸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呕吐、晕厥现象,这就是献血不良反应,平时身体素质很好的青壮年也一样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献血不良反应呢?


首先,精神紧张和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些人由于对献血缺乏基本的知识,献血过程不由自主有一些献血伤身的心理暗示,造成精神紧张;献血过程中看到别人晕厥,受其影响导致自己也晕了。其次,生理原因也会造成不良献血反应。献血前睡眠不足;空腹献血以及献血前过度疲劳都会造成不良反应。第三,献血环境不佳也是导致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一个原因。有些献血场所拥挤、嘈杂,甚至空气浑浊,气温较高等导致献血者心绪烦躁,诱发了献血反应的出现;受采血空间狭小的限制,献血者献血时不得不采取坐姿,致使下肢静脉张力降低,血液多集中于下肢,导致收缩压下降,脑部供血减少引发献血反应;献血后站起过猛、过快,也会引起献血反应。

 

如何划分献血不良反应等级?

 

按照《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献血不良瓜分为重度与非重度两个等级。其中非重度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出虚汗、面色苍白、胸闷、恶心、呕吐、心慌、血压下降等;如果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需住院治疗的损害,那就是重度反应。


 

如何预防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前一定尽可能多的了解些人体造血的常识以及献血前后应该注意的细节,减少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良反应。另外,献血者在献血之前务必适当减少运动量,避免过于劳累、还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女性献血者要避开月经期。切忌空腹献血,献血前应适当吃点诸如面包、馒头、牛奶、豆浆等清淡食物,这样可以明显降低献血不良反应。


采血工作人员在正式采血前都会要求献血者填写《献血者健康征询表》,大家一定要认真逐项填写,以确保采血工作者能够全面了解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判断献血者是否具备献血能力,这是避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关键环节。


作为采血工作人员,要尽可能营造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降低因环境因素产生的不良献血反应。采血人员还可以通过聊天方式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按摩,也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适宜的聊天话题能转移献血者注意力,拉近与献血者心理距离,客观上使献血者减轻了心理负担。特别是18~25岁的初次献血者,切忌说“不要紧张”一类的语言,这不但起不到疏导献血者心理的作用,相反会让献血者更加紧张。采血完毕,在献血位置上稍事休息,不要急于变换体位。献血后休息15分钟以上,无特殊不适才能离开采血现场。


熟练的专业采血技能也是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采血时要尽可能的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献血者的身体痛苦和心理紧张,诱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尽管献血不良反应属于极低概率现象,但也会无形中造成献血者的心理阴影,希望本文能对降低献血不良反应起到一点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