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19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推动泸州妇幼健康工作更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专访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唐雯
侯文瑾 徐咏秋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东南、川滇黔渝四省市接合部,幅员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9万人,是省内医疗及医学教育科研资源较为丰富的市州,辐射川渝滇黔接合部4000万人口,有妇女儿童约301万人。自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以来,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工作,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融合发展,通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管理,不断满足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其间,泸州妇幼工作上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又取得了哪些成绩?


11月5日,本报记者来到泸州,对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唐雯进行专访,解读泸州妇幼健康工作的密码。

 

大众健康报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以来,泸州市的妇幼健康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唐雯:“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妇幼健康工作快速发展,在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健全服务网络。2014年,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整合,建设起有临床支撑的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目前正在开展二期工程建设,2020年力争创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同时,将市、县、乡三级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以市级妇幼保健计生机构为支撑,县级为枢纽,乡、村为网底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2017年,合江县、叙永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纳溪区、叙永县、古蔺县先后创建为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县。截至2019年,市、区县人民政府累计争取中央资金342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86亿元用于妇幼保健院建设,建设规模11.85万平方米,落实土地70.02亩。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中,财政投入4.76亿元进行144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一站一馆三区”标准建设,打造妇女儿童服务阵地,充分满足妇幼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


其次,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断改善,我们用数据可以直观地感受到:2011年至2018年,住院分娩率由98.9%提升至99.9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由92%提升至95.65%,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由83.88%提升至96.0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由76.89%上升到98.30%,听力筛查率由3.2%上升至98.3%,婚前医学检查率由38.74%上升至95.64%,两规划涉及卫生健康的工作任务30多项,其中大部分指标均已达到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0年终期目标要求。尤其是母婴安全核心指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从9.61/10万下降至7.26/10万,婴儿死亡率从6.97‰下降至2.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0.5‰下降至4.77‰,这样一个成绩也从侧面反映了泸州市产儿科危重救治水平的提升。

 

大众健康报记者:具体出台了哪些措施使产儿科危重救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唐雯:泸州市先后制定了《泸州市产儿科急救管理方案》《泸州市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0年)和泸州市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019-2020年)》,突出“严防、紧盯、死守”:从源头严防风险,全面开展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紧盯重点人群,严格落实高危专案管理;死守安全底线,着力加强危急重症救治。全市共成立了两个市级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分别设置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附属中医医院,在区县人民医院分别设立五个区县级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施分片技术帮扶指导。在市、区县卫生健康局设置了产儿科急救管理办公室,充分调配救治中心、血站、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等危重症救治支持体系单位,形成了上下联动、运转高效、分级负责的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管理、救治、转诊网络。市卫生健康委2017、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先进集体表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被评为2018年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示范单位。

 

大众健康报记者:在落实服务全面两孩政策方面,泸州市妇幼保健机构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绩?

 

唐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我们重点围绕 “婚、孕、产、保、育”环节开展服务。全市医疗保健机构开设“两孩生育”综合门诊31个、“优生咨询”门诊27个,新开设了助产士门诊、青春期保健门诊、更年期妇女保健门诊、儿童综合发展评估门诊等,开展了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盆底康复、孕产期瑜伽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内容。针对育龄妇女迫切的生育需求,开展了终止避孕措施、生育能力评估与指导、优生咨询与产前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安全分娩与产后随访,提供全程咨询、检查、评估及指导等妇幼健康服务。


2018年,泸州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泸州市妇幼保健院、龙马潭区人民医院入选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

 

大众健康报记者:近年来,泸州在形成大健康工作格局,大幅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唐雯:2014年,泸州市探索实施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围绕人人免费健康体检、人人建立健康档案、人人享有健康管理,建立了突出预防为主、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体检723万人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了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与的932支家庭医生团队。2016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健康城市的决定,紧紧围绕改善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完善医疗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营造健康文化“五个维度”,实施“十大工程”,建设健康城市示范市。同时,整合国家、省级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两癌”检查项目,财政投入600余万元开展预防宫颈癌(HPV病毒感染)基因检测,紧抓试点先行、政府主导、宣传发动、优质服务、追踪管理五个重点环节,扩大筛查人群覆盖城镇妇女,全力推动“两癌”检查工作,自 2012年至今累计开展宫颈癌筛查17.68万人,乳腺癌检查8.14万人,确诊癌及癌前病变170人,手术治疗121人。长期以来,距主城区较远的叙永县、古蔺县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为了改变这一面貌,今年9月底,泸州市开始优化进人机制,放宽引进人才的条件,同时鼓励医院提高编制使用比例,实行随缺随补,满编可申报。同时,采取“直接考核+服务期制度+学费补偿机制”模式,鼓励引导相关专业大专以上本县籍毕业生返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在两县乡镇卫生院推行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还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人才流向基层。2017年,市卫生健康委投入1288.8万元,组织了共计2000名乡镇(社区)卫生院医师、乡村医生和全民预防保健员进行为期两年的集中培训。由西南医科大、西南医科大附院的医疗专家亲自授课,培训内容围绕公共卫生管理、临床常见疾病、中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教学。理论和实习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受到学员的欢迎和好评,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乡镇人群的健康需求。如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6年的9.21%提高到2018年的15.86%。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8.38岁。全市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和卫生健康服务效率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大众健康报记者:请问在推进泸州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中,下一步工作主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唐雯:在今后的工作中,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将认真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健康泸州建设,继续坚持“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强化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在妇幼健康工作上的龙头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快推进江阳区妇幼保健院新建工程、泸县妇幼保健院二期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危重救治中心能力建设、提高产儿科救治能力,巩固和提高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提高产前咨询和筛查覆盖率,加快落实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确保全面完成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把泸州市市妇女儿童健康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