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19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健康扶贫?他们这样干的!
徐咏秋

自2018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布《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摸索和总结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除我省介绍了健康扶贫经验做法外,河北省滦平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前河刘村等,分别介绍了健康促进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做法。

 

我省做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

发挥医院作用
助力贫困地区健康促进攻坚行动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部署在中国西南的国家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中以聚焦地域需求、聚焦能力提升、聚焦体系建设“三个聚焦”为着力点,谋方略、出真招、见实效,初步探索出一套提高贫困地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科学长效机制。


医院结合不同地区居民的普遍健康问题和需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甘孜州石渠县是包虫病患病率超过12%的偏远高海拔藏区,针对这一地方病,组建了由肝脏外科、超声科、血管外科等15位专家组成的肝包虫病多学科团队,定期赴石渠开展筛查诊治和防治培训,包虫病手术从2008年仅20台次增长至2018年近600台次/年,并通过“在线+在位”两种模式为当地培养了可以独立完成复杂包虫病手术治疗的医护团队,使90%的包虫病患者治疗不出州,打造了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包虫病防治的“华西模式”。


在为贫困地区“输血”的同时,积极提升其“造血”能力,将基层医院打造成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针对马边县域内医疗水平薄弱的现状,医院选派院长、副院长、学科专家长期驻点马边县人民医院,以技术指导、管理培训、人才培养的“组合拳”进行学科帮扶;通过“请上来、走下去”的“双组团”模式进行临床适宜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了一支群众高度信任、“带不走的队伍”。


针对当地多发疾病,建立以提高覆盖率和有效率为目标的规范化防治体系,让疾病干预和健康教育真正进乡村、入家庭、到个人。在凉山州昭觉县,通过派驻挂职副院长、多学科专家团队驻点帮扶和行政后勤重点保障等方式,建立起适合当地艾滋病防治的“三级组织、五位一体”的综合帮扶工作模式。在全省医疗机构率先建立艾滋病“个案管理”,充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失访率;建立村—乡—县—州—省五级管理和培训体系,通过“在线+在位”方式对各级机构开展规范性防治培训。

 

广元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袁明胜:

“健康细胞”建设
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健康扶贫可以说是任务非常繁重,现在疾病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广元市对因病致贫贫困户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致病的原因有很多,健康意识淡薄,健康行为不好,生活习惯较差,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很差,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比较弱等情况成了主要原因。加之生病之后,由于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就容易致贫或者是返贫。


针对这种现状,广元市结合实际,坚持标本兼治,防治结合,有效消除“病根”,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从2016年就开始在苍溪县、昭化区两个县区探索试点,2017年就全面推开,实施健康细胞建设。


健康细胞,就是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健康家庭标准就是“四好五有”,“四好”就是习惯好、身体好、环境好、家风好,“五有”就是每个家庭有健康明白人、有签约医生服务、有应急小药箱、有健康劳动力、有无公害种植养殖业。健康村的标准是“六个好”,就是健康教育开展好、健康家庭创建好、医疗卫生服务好、环境卫生整治好、绿色产业发展好、村风民俗形成好。


健康细胞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重点通过建立党政主导、行业牵头、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等四大工作机制进行推动。

 

他山之石

 

河北省滦平县
探索形成“十有五进六到位”模式

 

2017年以来,滦平县大力推动健康促进工作,探索形成了“十有五进六到位”的工作模式,着力建设“健康滦平”。


“十有”:一套健康促进工作网络、一支健康专家委员会队伍、一支健康引导员队伍、一支健康指导员队伍、1万名健康志愿服务者、200支健康文化体育健身队伍、200个健康服务场所、500个健康活动场所、300个健康宣传阵地、5种健康促进宣传平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健康促进工作格局,解决了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


“五进”:引导群众参与健康促进进学校、机关、企业、村(社区)、家庭建设活动。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工间操”,开展登山、拔河、戒烟竞赛等主题活动。在学校推行“阳光大课间”制度,帮助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整治城乡社区环境,建设文化广场和健康活动室、健康小屋。弘扬健康文化,开展“我爱我家 德润燕赵”亲子行、民间花会比赛等活动。在家庭,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融入家风、家教、家训中,激发居民参与健康村、健康家庭建设热情。


“六到位”:资金保障到位,政策支撑到位,宣传倡导到位,健康环境建设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建设效果到位。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推行健康科普知识校园“五进”

 

2019年,临夏州把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作为卫生健康十项重点工作之一,重点在全州中小学全面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制定《临夏州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把近视防控、传染病防治、自救互救等作为校园健康科普的重点内容,建立由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57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组成的健康科普知识巡讲专家库。


“五进”:省级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专家进校园巡讲,开展“健康临夏·中医先行”巡讲活动,开展健康小知识竞赛,小手拉大手共建家庭活动;推进 “百千万工程”进校园,州县乡健康科普小分队到基层中小学校巡讲;州县乡健康教育机构科普专家进校园,开展健康促进教育活动;针对中小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卫生健康知识科普巡讲;眼科专家进校园开展眼底检查、视力监测、传授近视防控小技能等科普宣教活动。

 

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前河刘村
健康促进办好“三件事”
把村民健康管起来

 

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前河刘村以“美丽、富裕、健康、文化、平安、和谐”为发展目标,在健康促进方面,主要做了三件事:


建设一个健康小屋:依托村卫生所建设健康小屋,配备健康一体机、心电图机等设备,可完成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十余项检测,村民可自助打印或手机扫描获取结果。根据后台存储大数据对村民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提升健康管理水平。远程门诊、远程心电检查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和省城医院的专家互动。沙画、古装剧、动画片等健康科普视频让村民看得懂、喜欢看,健康书柜千余册医学科普刊物供村民随时借阅。平衡膳食宝塔、限油壶、限盐勺,让“三减三健”科普教育更易被群众接受。


开通一个大喇叭:开设《说健康》栏目,每周二、周四上午10点播出,每期半小时,由一名有医学背景的驻村干部或村医就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作宣传,播放医疗专家的健康科普音频。开通“美丽乡村前河刘”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健康科普知识。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起健康活动室,开办健康教育大讲堂,每季度邀请省城专家义诊,每月邀请专家讲课,培训心肺复苏急救常识。修建文化广场、健康步道,在墙体彩绘健康素养66条,在村里主干道和健康小屋门口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


每家培养一个健康“明白人”:河南全省推行了健康促进“321”工作模式,其中有一项就是每家培养一个明白人。该村让每个家庭选一个有文化、明事理的人当健康“明白人”,对“明白人”进行指导培训。“明白人”对家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进行指导监督。推行一家一张明白纸、一家一份实用工具、一人一份“健康教育处方”。关口前移,把村民“有病治病”观念转到“没病防病”。在全村评选20户(首批)健康家庭,引领更多家庭参与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