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3年08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姐姐用心手绘漫画,记录弟弟康复治疗点滴
我们在爱与被爱中成长
田媛 本报记者 王丹

     “王老师,小小在演讲比赛中又取得了一个好成绩,我也如愿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感谢你们!”就在前不久,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语言治疗师王红艳收到了患者小小(化名)和他姐姐送来的一份特殊礼物——自制绘本。

       四年前,已经九岁的小小,咬字不清的情况时有发生,总是把“爸爸”说成“papa”,“哥哥”说成“keke”,家人带小小来到四川省康复医院,开启了语言康复治疗。由于大人都要上班,无法陪小小进行康复训练,18岁的姐姐主动承担起这个“重担”。白天,小小在医院跟医生学习发音方法;回家后,姐姐按老师教的方法一遍遍指导小小。

       言语治疗科医生王红艳对待小小十分温柔耐心,令姐姐非常感动,于是她立志要成为像王红艳一样的老师,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孩子。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小小终于学会了所有发音,可以说简单的绕口令。四年时间过去了,小小已是六年级学生,姐姐也成功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

       与此同时,姐姐还将小小的康复经历,制作成了绘本《小小学话记》。在故事中,弟弟小小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猪,“小小出生了,他有圆溜溜的大眼睛,大大的鼻孔,嫩嫩的皮肤,大家都感叹:真是一只漂亮的小猪呀!”姐姐的笔下,弟弟既善良又热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弟弟的疼爱,和一家四口的幸福。

       漫画中,后来家里人渐渐发现弟弟的发音有问题,在一遍遍教导后,弟弟依旧无法发出正确的读音,而此时的弟弟也变得沮丧起来。有一天,弟弟跑出门去一个人躲了起来,“小小出门口并没有去找小伙伴,而是找了一片草地,他心里委屈极了,心想:又不是我不想说正确。”姐姐用短短27幅图画,生动细致地还原了弟弟的康复故事,在医生的帮助下,最终小小不仅恢复了正常发音,还参加了演讲比赛。姐姐说:“我们在不完美中成长,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爱与被爱中成长。希望小小的康复经历能够帮助到更多有类似情况的孩子,也希望大家及时关注小朋友的发音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