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18年06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女药师洪文英在色达的一年零八个月:
援藏 苦并快乐着!
凌昆 本报记者 蒲晓莉
色达——虔诚之地,绝大多数人向往的圣境。然而,这里全境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最低气温可达-36℃、氧含量不足平原60%的地理环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前途虽艰,但勇者无畏,一往无前!
2016年9月,成都市第四批援藏干部抵达色达,开展为期两年的对口支援工作。温江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师洪文英就是援藏干部之一,并在色达县人民医院担任药剂科副科长一职,承担对藏区医疗指导和援助相关工作,以及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和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使牧民少被疾病困扰,少为健康担忧。
时光荏苒,截至今年6月,洪文英已在色达工作和生活了一年零八个月,值此,记者采访了这位将援藏工作概述为“苦并快乐着”的女药师!

援藏,她是带着“胆”去的
洪文英,今年44岁,援藏前,一直生活在成都平原,被选派到高原地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对她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采访中,洪文英告诉记者,初到色达,身体时常会出现缺氧,夜间还会因为高海拔造成睡眠困难,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即便如此,她依然不忘自己肩负的职责,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相比地理环境所带来的不适应,匮乏的医疗资源及医疗环境更需要勇气和信心。”

色达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相当于平原地区的一些乡镇卫生院。这里的医生不能在电脑上查阅药物的信息,只能到药房查阅纸质版药品说明书,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但是买一个用药软件要好几万元。如何让他们在电脑上就可以查询到药物的信息呢?
洪文英用半个月的时间设计了单机版的院内药物信息查询系统,点开目录上的链接,便可查询到药品说明书,还可以放大,极大地方便了医生的工作。
处方点评作为医院管理系统中的一种用药监管模式,在色达县人民医院还未进行规范开展。洪文英一到岗便召开全院处方点评会,会上点出很多处方用药的不合理之处,详细分析了原因,给出了合理的用药方案。这是色达县人民医院从来没有过的处方点评会,当地的医生都很惊奇,“用药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
援藏,她是带着“心”去的
规范化的处方点评也让洪文英发现了不少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其中包括发现“雾化吸入方法和药物不科学”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援藏工作中,洪文英结合高海拔地区高寒缺氧的特点,刻苦钻研,自主设计出适合氧气雾化的加热控温装置,在提升雾化效果的同时缩短了病人的康复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
此外,洪文英将可持续加温并控制温度的氧气雾化装置,在临床上的应用加以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科研课题——《自制加热控温装置加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佐治高海拔地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憋喘型)疗效观察》,并于今年5月中旬获四川省卫计委科研项目立项。
“加温氧气雾化特别适合高寒缺氧气候的特点,氧气雾化吸入能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加温雾化可以减少雾化液对鼻咽管及气管黏膜的刺激,减轻咳嗽症状,使病人感觉舒适并易于接受;同时吸入温暖湿润的气体,能降低气道阻力,防止支气管收缩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及支气管哮喘;而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不仅能控制肺内炎性反应,同时两种药物一起应用起到协同的作用,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洪文英介绍,随着该项目的成功立项和研究进行,也将为色达培养一支医疗科研团队,为藏区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创新模式,该项目在藏区的临床医疗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援藏,她是带着“爱”去的
除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藏区的医疗发展提速升级,平日的业余时间里,洪文英也没闲着,积极参与到当地群众的扶贫工作中。
在色达,援藏干部会“结对认亲”,并利用闲暇时间到乡下去慰问自己的“亲戚”。“记得去年春天,我和几位队友下乡看亲戚时,发现了7岁的唇腭裂患儿郎卡吉,但她家境贫寒,父母无力负担医疗费用,郎卡吉一直未得到医疗救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迅速联系到嫣然天使基金提供援助,我和队友就一道陪同郎卡吉及其家人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了免费手术。”洪文英回忆说,“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能够帮助到更多的牧民和孩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回顾这一年多的时间,令洪文英感受最深的是:“援藏就是要有满满的爱心。”因为爱,当她看到衣着单薄的学生,看到缺乏课外读物的小朋友,她发出了“捐献冬衣和书”的倡议,从朋友圈募捐到450件冬衣、350本书;因为爱,当她看到穿着破烂单鞋的孩子,她发起了“暖足行动”,募捐到资金4000余元;因为爱,她牵线搭桥,为15名贫困学生联系一对一捐助;因为爱,她深入藏区巡回义诊,为缺医少药的牧民送去药物并进行用药指导。
洪文英说:“援藏,要把藏族人民当成自己的亲人,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即使现在她依然每天6点起床,11点入睡,但她早没了“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乡思。色达,已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凌昆 本报记者 蒲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