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19年10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冠心病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注意事项
峨眉山市人民医院 陈园

从2009年起,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继续保持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急性心梗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且农村地区冠心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多采用急诊介入手术治疗,但手术完成后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术后还有规范的药物治疗及门诊随访,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心肌梗死后心脏的康复活动。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患者在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危急重症,除及时救治外,合理饮食对于患者康复及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的营养治疗应随病情轻重及病期早晚而决定。


1.急性期(1-3天):低脂流质饮食应根据病情控制液体摄入量,可予少量米汤、稀粥、果汁、藕粉等,每日6~7次,每次100~150ml。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4g,特别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尿钠可能增加,过度限制钠盐也可能诱发休克,因此,需根据病情适当调整钠盐摄入量。避免食物过冷过热,少食多餐5~6餐/日。禁止可能导致肠胀气和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豆浆、牛奶、浓茶、咖啡、辣椒等,减轻心脏负荷。推荐进食时取半卧位。


2. 缓解期(4天~4周):可逐步改为半流饮食,但仍应遵循少食多餐、清淡、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原则,可进食粥、麦片、蛋、奶、瘦肉、鱼类、家禽、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不宜过热、过冷。保持胃肠通畅,预防大便干燥。随着患者逐渐恢复活动,饮食也可适当调整。但需要注意避免饱食,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40g/d之内,预防心肌梗死再次发作,但不应过度限制饮食,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和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


3. 恢复期(4周后):随着病情稳定,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1200千卡。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乳类蛋白、瘦肉、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每天的饮食中还需一定量的粗纤维,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费力。膳食中成人镁的适宜摄入量为每天300~450mg,主要从富含镁的食物中获取,如有色蔬菜、小米、面粉、肉、水产品、豆制品等。恢复期后,为防止急性期再发,其膳食原则还应包括维持理想体重,避免饱餐。

 


药物治疗及心脏康复应注意什么?

 

手术后必须坚持服药。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剂、他汀类药物等必须终身服用。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如果这些危险因素一直存在,已经通畅的血管可能还会再次出现狭窄。所以除了服药外,健康的饮食、戒烟、缓解紧张情绪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坚持术后康复。实施系统的心脏康复对维持血管通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猝死率、再发病率和再入院率有很大帮助,心脏康复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心脏康复是指应用多种协同的、多方面的干预措施,使心脏病患者的身体、心理达到最佳状态,从而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全程管理服务与关爱。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只有通过在药物治疗上、生活上、危险因素的控制上及心脏康复上等诸多方面的协同作用下,生活质量才会得以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