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19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距离不是问题 千里之外也能治你
省卫健委

9月1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出台了《关于推进5G智慧医疗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省运用互联网助力健康四川建设的工作迈入“新时代”。


我省地处西部,人口众多,地形地貌复杂,随着经济发展,百姓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如何让部分边远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的群众得以享受均等、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我省做出了有益探索,着力点就是“互联网+医疗”。

 

全国率先
建成省级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

 

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将家庭远程医疗作为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向公众提供就医导航、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网络问诊等服务。从此,百姓看病就医不再难,不出家门看病的期待得以实现。

2015年这一声嘹亮的号角指明了一条新的健康之路。在接下来的3年中,我省再接再厉,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从解决执业准入、收费价格等发展瓶颈问题,到鼓励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和电子处方应用等服务;从将智慧医院、智慧药房、脱卡就医、在线支付等内容融入到文件中,更加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到提出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全闭环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圈,推动扎实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互联网+医疗”真真切切地进入百姓家,为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发挥实效
降低患者大量时间成本

 

工作开展至今,我省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据评估,网上预约挂号、线上支付每例次均可节约时间约15分钟,当以千万人次计的时候,这节省的大量时间无疑会发挥更有益的作用。据统计,工作开展至今,累计提供网上预约挂号3969.3万人次,线上支付3546万人次,检查检验结果查询4306.9万人次,网络预诊咨询275.5万人次。而结果查询每例次节约时间约2小时,网络预诊减少患者单次就医非必要来回奔波次数至少3次以上,降低了患者非医疗时间和非医疗成本。
   

覆盖面广的优质服务需要更严格的监管体系,我省自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四川省“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医疗行为”政府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并以“三医”监管平台为核心构建全省医疗卫生信息化监管体系,推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由事后监管向事中、事前监管转变。目前,共接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7000家,实现对医疗行为的精细化监管。此外,还建立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监管体系,并于2018年在全国率先上线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为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搭建了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