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19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紧急医学救援大事记
省卫健委

“5·12”汶川地震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即派出28支医疗应急队赶赴灾区;70%以上重灾区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在震后30分钟内就派出了医疗队,85%以上的重灾区县级医疗机构在灾后半小时内就开始收治伤员;全省卫生系统在“黄金72小时”内完成35880名医疗救援人员的集结救援;通过多途径跨省转运救治伤员10015人,实现非战状态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伤员转运。

 


“4·14”玉树地震

 

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甘孜州和石渠县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灾区,成为震后首支进入灾区的外省医疗队,“黄金72小时”共派出465名医疗卫生人员和90辆救援车抵达灾区投入医疗卫生救援,设立医疗救治点11个,救治伤员4013人,其中重伤员874人、轻中度伤员3139人,后期救治各类伤病员4683人次,发放药品38490人次;消毒63.57万平方米,灾后防病健康咨询44510人次。

 

“4·20”芦山地震

 

2013年,芦山县7.0级强烈地震救援中,累计救治伤员41504人次,其中住院伤员4346人,震后1月住院伤员死亡率仅为0.97%,远低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的2.73%住院死亡率。

 

“8·3”鲁甸地震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宜宾市、泸州市、凉山州三支医疗救援队共121名队员于地震当晚赶到灾区,累计转运伤员285人,救治伤员354人,医疗巡诊1413人次,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1567人次,消毒重点地段23.7万平方米。

 

“4·25”尼泊尔地震

 

2015年,尼泊尔8.1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作为首支中国政府医疗队紧急赶赴尼泊尔参与国际医疗救援工作,于8小时完成筹备工作,48小时内抵达尼泊尔展开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共救治伤员694人,巡诊2603人次,防疫消毒16万平方米,灾后防病宣传5.5万人次,实现“打胜仗、零死亡”的目标。

 

“8·8”九寨沟地震

 

2017年,在“8·8”九寨沟地震紧急医学救援中,伤员得到精心治疗,实施“一对一”治疗方案,住院治疗伤员无一人死亡,医疗救治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6·17”长宁地震

2019年,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发生后,救援方式发生转变,空中120和5G远程医疗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