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19年09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规范中药熏洗操作对痔疮术后恢复很重要
成都市西区医院 王林平

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熏洗疗法历史悠久,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熏洗疗法是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强身保健的方法,尤为历代医家重视。中药熏洗疗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将中药煎煮后,先利用蒸汽熏蒸,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优点。同中医内治法一样,中药熏洗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指导思想,即“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现代医学发现,中药熏洗促进了汗腺、毛囊、皮脂腺的开放,增强了药物的吸收和穿透,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而物理温热能够加速血液流动,改善了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将药物和物理温热效果合二为一。

 


中药熏洗对痔疮术后患者有何疗效

 

由于肛门区神经分布丰富,肛周皮肤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血管,混合痔切除术牵拉、损伤了肛门周围的组织,且肛门括约肌痉挛挤压创面,使得肛门组织的局部出现疼痛、水肿等病理改变,肛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再加上患者术后往往惧怕疼痛而不敢排便,将患者术后的机体燥热与粪便结合,导致机体气机失调,使得患者术后常出现水肿、疼痛、出血、创面愈合缓慢等并发症,加重了手术对痔疮患者造成的疼痛效应。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中药熏洗具有清热利湿,消除局部组织气滞血瘀之效,对改善痔疮患者术后的疼痛、肛周水肿、创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具有优良的效果。但是,目前针对痔疮患者中药熏洗时的熏洗温度、熏洗时间的选择仍依赖于经验值,使得患者在中药熏洗后的临床疗效不尽相同,延缓了患者的恢复。

 

痔疮术后患者如何进行中药熏洗

 

痔疮术后患者以往在进行中药熏洗时,均先将熬制好的中药液体进行稀释(一般为1:10的比例),然后直接进行熏蒸,待水温降至可以忍受的温度时(一般为42摄氏度以下),再进行坐浴,坐浴时间为25分钟左右。但是,笔者进行多年的统计发现,在该熏洗方案操作下,伤口的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出血消失时间、肛门坠胀消失时间等均较长。若患者在将熏洗液按相同比例稀释后,先固定熏蒸15分钟,然后待水温降至30摄氏度左右时坐浴10分钟,则能够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消失时间。


出现这样明显的临床疗效差距,一方面是由于痔疮患者在术后创面仍处于较强的炎症反应阶段,而肛周神经敏感,虽然中药熏蒸依靠其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肛肠病变部位,促进腠理疏通、气血流畅,达到凉血、活血、祛风消肿、止痛止血、收敛止痒的功效,但是较低的坐浴温度能够减少对创面的刺激,减缓神经的传导速度,减少体内周围组织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内源致痛物质,并通过抑制组织细胞的活动,促进毛细血管的收缩,加快炎症的消退和创面的愈合。另一方面,坐浴时水分子通过微渗透进入组织间隙,加重了组织的水肿现象,从而导致局部疼痛程度也随之加重,且创面在长时间的浸泡下,创面细胞过度膨胀破裂,变性坏死,甚至出现创面肉芽变白、糜烂、坏死等不良症状。因此,合理地缩短坐浴时间,能够减小长时间坐浴对创面组织的不良效果,避免“好心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