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19年08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残疾预防,从生命源头做起”,我省举行“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
加强早期筛查 别埋下出生缺陷隐患
徐咏秋

2019年8月25日是全国第三个“残疾预防日”,今年残疾预防日主题是“残疾预防,从生命源头做起”。在“残疾预防日”之前,中国残联与中央宣传部等16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
8月23日上午,由省残工委举办的“残疾预防,从生命源头做起”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在成都市成华区、资阳市雁江区、达州市大竹区和南充市南部县四个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同步举行,整个活动通过四川广播电台、四川观察平台现场直播,已有超过20万人收听收看。

 

全国行动

16部门联合下发《通知》

 

201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今年是全国第三个“残疾预防日”。根据致残风险,《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明确:实施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着力防控疾病致残、努力减少伤害致残和显著改善康复服务四大主要行动,有效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全生命周期,预防残疾需要从生命源头做起。据了解,今年“残疾预防日”的主题“残疾预防,从生命源头做起”主要围绕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以育龄妇女、孕产妇和儿童家长等为重点人群,大力倡导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做好产前筛查、诊断,加强新生儿及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推动从生命源头做好残疾预防。
在“残疾预防日”之前,中国残联与中央宣传部等16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

 

四川行动

加强婚、孕前检查 从源头做好预防

 

据了解,四川“残疾预防,从生命源头做起”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围绕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以育龄妇女、孕产妇和儿童家长等为重点人群,邀请省妇幼保健院、省八一康复中心等医疗机构抽调技术专家开设义诊,现场发放叶酸及计生用品,并针对婚检、孕检、产检、儿童筛查、视力筛查、残疾评定等项目进行咨询,倡导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做好产前筛查、诊断,加强新生儿及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推动从生命源头做好残疾预防。
“目前我们筛查和诊断的重点都是围绕染色体异常来进行的,包括早中糖筛、无创DNA筛查、羊水穿刺。”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和产前诊断科汪雪雁说。染色体异常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疾病,据介绍,我省90%以上的染色体异常都是由于意外妊娠导致的。“意外怀孕孕前没有进行检查和各项准备,埋下了出生缺陷隐患。”
汪雪雁建议,夫妻双方决定怀孕前,不仅要重视选择生活环境,排除微生物感染,而且最好提前三个月到医院进行检查。
怀孕期间,要通过定期规律的产检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果产检不及时不规律,分娩时产妇容易发生意外。”医生会根据产前筛查的结果,对有致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建议做进一步检查,比如羊水穿刺等。她介绍,目前90%以上的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能通过产前筛查诊断,进而避免这部分患儿出生,但一些比如肌肉萎缩症等罕见病,是不能检查出来的。专家介绍,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省内已成体系,孕妇可就近前往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活动现场

义诊宣传 吸引市民围观

 

“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无尽的人海……”8月23日,在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表演吸引市民驻足观看。活动现场设立了宣传区、义诊区、体验区和展示区,其中展示区展示了残疾人前沿辅具和康复器材,吸引不少市民围观。
在残疾人互动体验区,摆放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刺绣作品、生肖剪纸、各类手工艺制品。主办方介绍,这些精美物件作品的主人都是该市残疾人。一位身旁放着拐杖、面带微笑的男士,他叫罗俊,今年45岁,4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右腿下半截被截肢。早年靠修电器为生,与妻子离婚后,为抚养儿子,他开始琢磨手工制作,制作了戒指、烟斗、发簪、葫芦、汽车挂饰等小物件售卖,效益不错。最近,在成华区残联的帮助下,他还开起了网店。
在互动体验区,公众可现场欣赏残疾人手工作品、文化展品的制作过程,切身感受残疾人的困难,增进公众对残疾人的了解,营造关心、关爱、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资阳市雁江区的宣传活动在该区城东新区市民广场举行,活动由区委、区政府主办,区残联、区卫健、区中医医院承办,约有400名群众参加。活动围绕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以育龄妇女、孕产妇和儿童家长等为重点人群,大力倡导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做好产前筛查、诊断,加强新生儿及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推动从生命源头做好残疾预防。
活动中,中医院产科蒋华丽和康复二科戢思思做客四川广播电台直播间,通过电波向全省听众分享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并呼吁做好婚前孕前检查, 从源头做好残疾预防,同时希望社会能够多关注残疾儿童,弥补他们童年遗失的快乐。 

 

救助政策

为残疾儿童定制救助政策

 

四川省残联康复处工作人员郭东表示,我省对0~6岁残疾儿童制定了相关救助政策,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
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
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具体认定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有条件的地区,可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也可放宽对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新闻延伸

1.18米高“小妈妈”的苦恼

儿子患遗传性疾病

 

8月14日晚上9点过,1.18米高的于红应从重庆回到射洪县家中,医院复查结果显示,儿子的病情未见好转。儿子患的是“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医学院毕业的于红应清楚,这个病可能影响孩子一生。于红应有些后悔,当初不该生下孩子。
如今,孩子3岁半,很聪明。两年前,孩子被诊断出患有“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内翻”,于红应不得不带着孩子四处求医。
因为先天性疾病,于红应只有1.18米高,她还有个姐姐,身高比她高2厘米。2014年,经人介绍,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于红应都不愿结婚,但家里人的劝说和张罗,让她最终选择了这门亲事。于红应清楚,如果要孩子的话,不仅自己会冒着生命危险,孩子也很可能会有遗传性疾病。她说,当时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结果孩子1岁多的时候,查出软骨发育不良,这将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影响正常的行走。于红应的故事再一次证明,残疾预防,要从生命源头做起。(杨灵 文/图)

 

■知道多一点

怎样控制出生缺陷
和发育障碍致残?

 

怎样控制出生缺陷
和发育障碍致残?
1.有计划怀孕,避免大龄生育;
2.远离烟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孕育健康宝宝;
3.主动接受婚前保健服务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4.不偏食,补叶酸,科学补碘,合理控制体重;
5.防止孕早期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6.定期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产前筛查;
7.积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
8.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定期参加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