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3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遵循“绿色、节俭、必须”办赛原则
成都大运会低碳体验馆亮相
□本报记者 白华宇

       7月8日,成都大运会低碳办赛系列主题活动在成都市宽窄巷子东广场举行,主题为“绿色大运 点亮低碳新生活”。活动以成都大运会低碳交通、低碳场馆、低碳能源等绿色环保举措为基础,创意形成了一体化装置——成都大运会低碳体验馆。亮相当天,众多市民和游客被现场的巨型“蓉宝”和绿色艺术装置所吸引。

       互动装置体验人气高

       废品兑积分换纪念品

       在暑期旅游旺季,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市民迫不及待地进入“集装箱”内探索。低碳魔方、碳循环灯箱、动力单车、能源小屋、AI智能机器人等各种装置通过趣味互动体验服务,鼓励人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大运会低碳办赛理念,减少碳排放。例如,将手掌按在墙上,碳循环灯箱会亮灯,并通过语音讲解科普知识,阐明成都大运会强调的“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在能源小屋,游客还可以手动体验太阳能、风力和水力三种新能源发电形式。

       此外,参观者可将用过的矿泉水瓶、易拉罐、咖啡杯等废品投入低碳魔方的“大嘴巴”,设备会对废弃品进行扫描分析并生成碳积分小票,凭小票参与者可以在现场兑换大运会纪念品。

       科技元素点亮“智慧大运”

       低碳体验馆实现可重复拆建

       低碳体验馆负责人介绍说:“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代表景点之一,人流量非常大。我们通过在这里设置装置艺术,吸引市民和游客关注成都大运会低碳办赛理念,将办赛与城市融合,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展示绿色大运的形象。”活动中融入了创新科技和低碳环保元素,综合打造成都大运会环保节能应用场景,增强低碳大运的实际体验,充分展示成都大运会的低碳特质和科技属性,让更多科技元素点亮“智慧大运”。

       据了解,成都大运会低碳体验馆采用一体融合、可重复拆建的搭建方式,不仅能在有限空间中承载更多场景,降低活动场地使用面积,而且能满足多场次循环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降低活动成本。现场还运用AI机器人进行互动聊天,提供大运知识和沉浸式体验场馆环境的AR大运场景地图,为游客提供自助化的观展服务。

       贯彻绿色办赛理念

       大运村实现新能源摆渡车全覆盖

       成都大运会以践行低碳理念为目标,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将“绿色办赛”作为重要使命。无论是场馆建设、交通出行还是赛事活动服务等各个环节,都严格践行低碳大运理念。新建场馆全部达到了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充分利用多元化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实现场馆的低碳、节能和环保效果。所有场馆采用绿色建材,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产生;既有场馆进行绿色改造升级,优化自然通风和采光,替换LED节能灯具并实现多级照明控制,加装布袋风管,使用VRV多联变频空调,提高场馆能源利用效率。

       据了解,成都大运会共落实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台新能源小车作为交通服务车辆,其中大运村到中心城区的场馆交通90 使用新能源车,大运村内部100 使用新能源摆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