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3年07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近年来,四川省纵深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中医沃土 变身综合改革“示范田”

       今年5月中旬,四川省中医药代表团出访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在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及海外传播等方面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6月中旬,四川中医药代表团赴香港、澳门开展推介活动,宜宾五粮液中药系列酒,达州乌梅、天麻系列产品,内江天冬系列产品等多款“明星”川药产品集体亮相港澳,引起广泛关注。

       这些成绩是四川在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过程中,深入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示范区建设以来,四川坚持‘找准小切口、实现大突破’改革总要求,以中医药强省‘十大行动’为抓手,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入选省委深改委2022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说。

       高位统筹

      中医药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健全的管理体系,为宜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劲动力。”今年2月,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综合调研组实地考察宜宾后说道。

       2022年3月,宜宾市成立市中医药管理局,同时成立市中医药科学研究所,所辖10个县(区)统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并新增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这是继达州之后,全省第二个单独设立的市中医药管理局。此外,目前全省已有12个市设立了事业单位性质的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

     “全省中医药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的背后,是四川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跑好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第一程的不懈努力。”田兴军说。

       为民惠民

       家门口享受高质量中医药服务

       在全国范围内,雅安市率先在宝兴县开展了车载流动医院试点工作,将中医药服务纳入服务内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实现每个中高山乡镇、每个中心镇、特色镇,以及每个片区均有流动医疗服务车,基层中医药服务辐射效能增强。

       基层中医药服务怎么样,是对示范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检验,也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

       四川大力推进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通过组织100个省级、1000个市级、1万个县级专家团队实施“省包县、市包乡、县包村”下沉帮扶,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同质化的中医药服务。

       擦亮品牌

       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增长点

       2022年,四川着力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0万亩,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营收581亿元,建成省星级中药材现代农(林)业园区10个,川产道地药材年综合产值达1200余亿元。设立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首批注入3000万元,进一步激励和保护企业中医药科技创新积极性。

       川渝签署合作协议10余项,联合实施川渝道地药材品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点科研项目,“川港中医药交流合作会议”“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区域合作会议密集召开,川港中医药发展联盟成立。筹建中药材线上交易采购平台,借助香港、澳门国际化市场优势,推动川药“走出去”。牵头吸纳云贵川3省39个县成立“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大力发展片区中医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浓厚氛围

       中医药文化全面融入群众生活

       4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天回医简》研究整理情况。《天回医简》已由国家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成为继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之后四川又一重要考古发现。

      《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首次公开整理并影印出版,其中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孤本;举办“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中医药主题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不断。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作为四川中医药人,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田兴军表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和抓手,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四川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突破,加快形成一批改革成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铺开、纵深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不负“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 (王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