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3年07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专家:大概率反转!

       6月29日,据消息称,全世界最常见的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将于今年7月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官网同日发布会议新闻称,机构本月分析了甜味剂的潜在致癌作用。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也将更新其对阿斯巴甜的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审查阿斯巴甜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和膳食暴露评估。最终结果目前保密,将于7月14日在《柳叶刀肿瘤学》和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上一起公布。

       国际甜味剂协会(ISA)当日立即发表声明称,协会对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初步猜测表示严重关切,这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不是一个食品安全机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目前正在对阿斯巴甜进行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在两份报告发表之前无法得出结论。”国际甜味剂协会秘书长弗朗西斯·亨特-伍德说道。

       英国莱斯特大学MRC毒理学部客座研究员安迪·史密斯教授也发声表示:“在提出新的‘担忧’之前,IARC和JECFA的意见必须由毒理学和风险评估专家发表并严格审查。IARC的结论并不总是与更广泛的科学界一致。”

       引起上述激烈争论的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热量较低,只有蔗糖的1/200,但甜度是等量蔗糖的约200倍,在很多饮料和食品中被广泛应用,例如一些无糖可乐、无糖雪碧、无糖口香糖等。

     “我觉得最终结果大概率会反转。”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针对上述争论表达意见说,在正式结果发布前,还不清楚IARC是依据什么样的研究证据和论证逻辑下的结论,但可以预知的是,他们找到了某种“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实际上,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在给致癌物分级上,曾引发过不止一次争议,例如此前就因为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即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将手机辐射列为2B类致癌物(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等,被诸多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抨击。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介绍,阿斯巴甜进入人类食品应用的历史已近50年,关于其是否有潜在致癌性也早已被争论了很多次,很多健康组织和监管机构也做过大量评估和研究,如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都对阿斯巴甜进行了广泛的评估和研究,认为除了苯丙酮尿症患者,普通人群在合理范围内食用是安全的,并不会致癌。美国癌症协会网站上的信息显示,以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明确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为例,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可最多摄入40毫克阿斯巴甜。以一个60公斤的人计算,他每天要喝12罐(按最大允许添加量计算),甚至几十罐甜饮料才可能带来健康损害。因此,大众对此信息无须太过担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没有临床证据或明确危险剂量的情况下,并不影响实质的食品生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如果确定阿斯巴甜为可能的致癌物,确实可能会引起消费者对阿斯巴甜产生顾虑,也可能迫使食品生产商重新制定配方,更换替代品。不过,当前阿斯巴甜的替代品有很多,如罗汉果甜味剂等,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饮料格局不会有太大影响。

       目前关于包括阿斯巴甜在内的甜味剂要明确的是,用低热量或无热量(如赤藓糖醇)的甜味剂替代蔗糖,有助于减少糖的摄入量,可适量食用,但不能夸大甜味剂的作用,代糖不能促进减肥和代谢。另外,苯丙酮尿症患者,不宜食用甜味剂。 (任琳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