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3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扎根深山的张强斌:
把医者之爱留在茂县百姓心中
□杜佩聪 本报记者 冯若冰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为扎实开展“组团式”帮扶县人民医院等重点工作,提高当地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2022年5月,眉山市人民医院选派医疗管理骨干张强斌任队长,率第一批组团式帮扶团队,赴茂县人民医院驻地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工作。

       到茂县后,张强斌被任命为茂县卫健局党委委员(挂职)、茂县人民医院院长(挂职),并与茂县医疗集团共同商定了茂县“组团式”帮扶实施方案、三年规划与年度计划,明确了“到2025年,以‘强二甲’为目标,基本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解决,具备必要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快速高效的转运能力;同时争取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个中心’基层版,努力争取接近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帮扶任务。

       组团式帮扶

       填补当地医疗空白

       面对复杂又具体的任务,张强斌深感责任重大,但肩负使命必须全力以赴。

       他与医院同时优选的妇科、儿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医务人员迅速调整,以最短的时间适应当地生活及工作环境,按照帮扶协议,严格落实职责,扎实、陆续开展了新技术、新业务、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疫情防控和巡回医疗等各项工作。

       一年间,茂县人民医院正式启动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通过培训和两院交流,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流程,随后完成了该院第一例头颈部血管CTA评估,先后引进开展了妇科、神经内科、新生儿、心血管内科等相关专业6项新技术新业务,指导相关医疗核心制度的规范和落实,医疗设备的规范使用和医院规章制度的完善。

       2022年6月,在眉山市人民医院妇科主治医师赵蕊的带领下,成功开展了茂县医疗集团首例宫腔镜新技术。此项技术也是茂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微创手术的新突破。同年11月,在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宋波的指导下,通过静脉溶栓治疗,成功在当地救治了一名92岁的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老人从入院时肢体偏瘫、言语不清逐渐恢复到独立行走后,顺利康复出院。

       优质资源下沉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引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留下带不走的队伍才是帮扶关键。

       为增强茂县人民医院自身“造血”功能,采取“团队带团队”、老师带徒弟的方式,由组团式帮扶队伍牵线搭桥,茂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妇科分别与眉山市人民医院对应科室共建,遴选了15名优秀医务人员与帮扶团队确定师徒关系,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培养任务。同时又选派了6名专技人员到眉山市人民医院骨科、儿科等科室进修学习,强化人才培养。

       为确保连续性,避免跟学断档,眉山市人民医院还与茂县人民医院协商了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妇科等作为主要支援专业。

       一年来,第一批“组团式”帮扶团队深入践行使命。今年,眉山市人民医院又继续结合茂县人民医院的需求,优选妇科、儿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的4名专业技术骨干为第二批“组团式”帮扶队员,与继续留任队长的张强斌一起,进一步促进当地整体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张强斌表示,一定不负医院重托,扎实有力地推动帮扶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以切实解决茂县及周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就医需求为目标,为加快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自2007年眉山市人民医院对茂县人民医院先后开展“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以来,一批批医疗骨干扎根深山,全身心投入各个医疗岗位,从各项基础搭建到内涵建设,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