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19年07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有个“拐杖医生”
放不下患者 拄着拐杖查房看病
徐咏秋

近日,一张医生拄着拐杖查房的照片引起记者关注。图片中,一位医生左脚打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正在查房。据了解,这位“带伤上阵”的医生是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杨百元。25日,记者来到医院,寻访这位“拐杖医生”。

 

惦记病人 他拄着拐杖上班

 

一个月前,杨百元被分配到刚成立不久的第七人民医院天府院区工作,成为新院区唯一一位神经内科医生,承担门诊、全院内科住院病人的查房及诊断治疗工作。6月2日,杨百元不慎摔倒受伤,导致左脚线形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骨科医生为他打了石膏,要求他休息三个月,不宜活动。让同事意外的是,次日一早,杨百元却拄着拐杖出现在科室。
为了减轻重量,方便工作,前两天,他把石膏换成行动支架。虽然左脚可以用脚后跟着地,但走路时还是会有阵阵痛感。他说,脚受伤了的确需要静养,但新院区刚投入使用,大家都很忙,神经内科又没有其他医生,自己请假的话,同事们肯定忙不过来。“如果我请假,我的门诊和负责管理的100多位住院病人都要别人来代班,尤其是神经内科的25名老年病人,我更放不下心。好在我的骨折不算很严重,拄着拐杖还能走路,我多干点,同事们也就可以轻松点!”
因为放心不下一直照顾的25位老年病人,他不顾自己腿脚受伤,每天依然按时到岗,门诊、查房、抢救,由他承担的工作一项都没耽误。

 

病人家属:我还没起床 他就来查房了

 

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他都要按时为住院患者查房,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他的瘫痪出现多久了?很可能是脑梗塞引起的,先做个核磁共振……要得要得,我待会上来看下。”接到一线医生打来的电话,杨百元立即前往内科病房,见到了74岁的患者张德仁。杨百元靠在老人的床边,将老人的手脚依次抬起,检查他的四肢活动情况。结合仪器检测结果,老人被确诊为脑梗,他嘱咐老人放宽心,积极配合治疗,又同主管医生就老人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沟通。
拖着受伤的腿脚,杨百元又开始依次查房。68岁的朱婆婆是杨百元负责管理的病人中病情最严重的一位,她蜷缩在病床上,身上插满各种管子,旁边的心电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杨百元来到病床边,一边向家属了解患者情况,一边查体,并给予药物服用指导。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他母亲一直是杨百元在治疗,“杨医生是一位有爱心、负责任的好医生,有一天早上六点多,我都还没起床,他就来查房了。”
在内科病房,像朱婆婆这样的患者一共有100多位,其中25位是杨百元负责的老年病人,他们大多患有脑出血、脑梗等疾病。每天,杨百元都要去病房看望病人。
“有时候,门诊病人不是很多,杨医生就拄着拐杖到病房来。我们有不懂的问到他,他都会耐心解答,细心指导。”内分泌科卢永霞医师说。大家知道他腿脚受伤,让患者到他办公室就诊,但他怕患者受累,宁愿自己多跑。对病人的贴心牵挂使他忘记自己的疼痛,忘记自己也是一位病人。

 

妻子:劝他他不听 能做的只能是照顾好他

 

杨百元家住川师附近,医院位于30公里外的天府新区公兴镇。腿脚刚受伤时,每天艰难的上班之路让他疼痛不已,他要一瘸一拐的从家走到地铁站,出地铁口走到老院区路口乘医院的“班车”。“左脚悬空,左腿上4斤重的石膏加身体的重量,全靠双手拄着拐杖支撑。” 
每走10米就得停下休息,走上30米就累得满头大汗,杨百元的衣服常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同学得知他的情况,借给他一辆自动挡汽车,他才开车上班。同杨百元一道上下班的同事告诉记者:“有一次雨天,杨医生在地下停车场,当时因为操作拐杖不熟练,走路时摔了一跤,幸好没再伤到左腿。”
“内科病房分布在医院的两头,每次查房,杨医生都要从医院的这边走到那头,至少有800米。”心内科医师谢敏说。
过度劳累、久坐导致他腿脚肿胀、长水泡,影响了左脚的恢复。杨百元的妻子说,她也劝丈夫在家休息,等腿脚伤好了再工作,免得将来留下后遗症,可丈夫还是坚持,她只能抽时间多做家务,照顾好他。
由于医院距公兴镇较近,接诊量大,住院病人日益增多,内科100多张床位全部住满,杨百元每天的工作量是往常的两倍,但他仍然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用爱心、责任心守护一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