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7版(2019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浅谈麻醉深度对老年认知的影响
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 王黎华

我国早在2000年就迈入老龄化社会,这十几年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龄群体在总人口占比逐渐增大,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越多越多的人暴露于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危险因素中,使得慢性病、癌症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人群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而老年群体随着自身机能下降等因素,使其成为了慢性病、癌症的高发群体。《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4》表明,至少患有一种常见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占50.75%。老年人深受慢性疾病等危害的同时,一个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就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群体比例亦随之升高。

麻醉是否会导致术后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医学学科及精准医学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对老年手术的信心,也为大部分的老年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手术后老年患者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临床工作者们都在积极探索“麻醉方法是否会导致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不同的麻醉方法是否对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产生不同的影响”等有关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关系,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即:麻醉深度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有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指出深度麻醉术中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50~59时易造成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此时在外周血中可见血清S100-β蛋白表达升高(该蛋白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受损时从细胞液中渗出进入脑脊液,再由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因故其水平高低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生化标志)。
如何应对深度麻醉
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的影响
首先,医生需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的判断,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麻醉深度。同样的麻醉方式,与年龄人相比,老年患者由于神经递质的类型、代谢功能以及可塑性不同等,使得其大脑更容易受到麻醉介导的影响。
其次,需要积极探索适宜的麻醉深度。在不同的研究中,对于麻醉的适宜深度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有学者认为,BIS值维持在40~60比较合适。
再者,采用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佳的测量工具对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当前主要靠神经心理学检查,常见的有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韦氏记忆量表等,而又以记忆力测试最为敏感,MMSE由于简便易行、排除了情绪和神志异常等因素的干扰侧重于大脑功能的认知方面,故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在当前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
最后,需要重视及密切观察术后老年患者可能出现认知改变的现象,以及时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由此可知,随着慢性病、癌症的高发,老年患者中进行手术治疗的比例越来越高,尽管手术麻醉可能带来老年患者认知障碍的风险,但鉴于疾病带来的疾苦和折磨,老年患者又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寻求多种途径减少手术麻醉药物及深度带来的副作用,尽可能将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