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3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担心写错题、害怕成绩不理想……
高考结束,他们出现“考后综合征”
□本报记者 白华宇

       2023年高考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根据相关安排,四川考生可在6月23日晚查到自己的成绩。目前本是广大考生享受2~3个月“超长假期”的时候,但其中有部分考生却一直开心不起来,整天闷闷不乐,出现了“考后综合征”。那么,为何会出现“考后综合征”?考生和家长可以用哪些方法转变心态呢?记者咨询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儿少心理中心主治医师周蝶,让医生为考生们提一点建议。

       心态消极、焦虑

       考生出现“考后综合征”

       今年参加高考的18岁女生琳琳(化名)在某社交网站发帖说,自己突然感觉近几天的状态不正常,一直在臆想自己在考场上犯了低级错误,比如忘写名字和准考证号、填错答题卡等。有网友安慰她说“高考程序严格,不可能出现这种错误”,但她一直停不下这样的消极心理暗示。

       成都市民刘女士的儿子也是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她前天发现儿子最近状态不大好,朋友约他出去旅游也不愿去,经过询问才得知,儿子在考完后几天突然开始担忧自己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考完英语那天他还挺高兴的,说发挥没问题,但过了两天就突然陷入焦虑,我告诉他没必要这样想,但就是没办法扭转过来。”

       其实,琳琳和刘女士儿子出现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在考生中存在,这就是“考后综合征”的具体表现。

       为啥考后还焦虑

       医生:考完后压力依然在

       周蝶告诉记者,对于考生和整个社会来讲,高考对他们带来的影响其实是持续存在的,“高考毕竟是深刻影响许多年轻人未来人生道路的重要考试,备考、考试和志愿填报等各个环节都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即便是考完了,对考生的压力依然是存在的。”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自我感觉发挥不理想或对考试成绩有过高的期待,在考后更容易因为外在的压力产生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情况。

     “在真正的考试成绩公布之前,考生都无法完全预测和决定自己的分数以及未来的人生道路,而随着分数公布时间越来越近,这种焦虑往往会越来越严重。”周蝶认为,考生在这段时间因为考试成绩、不确定性、未来规划、外界压力等原因产生焦虑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相关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社交,或长期难以排解,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的帮助。

       考生及家长咋办

       医生:学会放松、倾听鼓励

       对此,周蝶建议考生,在考后应该给自己一些时间休息和放松,帮助缓解压力和疲惫,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放松身心,也可以尝试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阅读、听音乐、玩游戏、运动锻炼、旅行等。其次,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过分自责或沮丧,“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未来还有各种可能和希望”。最后,考生可以积极寻求他人帮助,可以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保持联系,积极沟通和交流,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困惑,有助于减轻焦虑,增加社会支持。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发现孩子有‘考后综合征’的情况,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注。同时也要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周蝶建议考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计划,让孩子获得足够的掌控感,但又要避免过度干预,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超长假期别疯玩

       医生:尝试改变、寻找意义

       目前,离四川考生“查分”和填报志愿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对于走进大学校园前的这段超长假期,除了一味宣泄、玩乐和放松,考生们在这个从高中到大学的重要过渡期,如何过得更有意义一点呢?

       周蝶说,首先要建立积极的心态,认识到将要面对的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其次,要学会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正念等,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同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可以放松心情和安抚情绪,即便未来遇到压力和困难,也能有办法去应对。最后,可以通过制订计划、管理时间、学习技巧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以学习一些生活技能,如整理、烹饪、理财等,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能力。

       周蝶还特别提出,考生在假期还可尝试接受新鲜事物,如旅行、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这有助于以后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增加社交经验和人际交往技能。

周蝶说,“大学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要提前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以饱满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知道多一点


       万一真的“考砸了”怎么办?

       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一定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失落和不愉快。遇到这样的情况,考生们首先需要合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与此同时,不妨慢慢尝试接受既定的事实,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坚信暂时的挫折和失利对我们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坚定梦想,无论去到怎样的高校、无论是升学还是复读,都可以通过努力在未来重新获得成功。

       填志愿时和父母意见不合怎么办?

       把填报志愿当作全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围绕各自对志愿填报的想法、各种填报策略的利弊等进行交流。

       考生们可以用更多“换位思考”,了解父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期望;家长们也要更多运用同理心,去感知孩子内心的向往和需求。大家可以一起利用网络了解高校及专业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参考教育考试院、专业媒体等提供的志愿填报提示、一起收看高考志愿填报大直播等,广泛收集信息、深入交换意见。(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