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3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绿色导管室”
零射线!为31周孕妇解除“心病”
□李诗敏 本报记者 侯文瑾

     “手术成功,请放心!”在导管室门外等待的1小时,大概是蓝女士一家度过的最漫长时间。直到听见医生宣布手术成功的消息,一家人才终于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手术成功之后的蓝女士,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不仅意味着自己度过了危险,更代表腹中的宝宝将不受疾病影响。

       焦虑!

       孕期遇到心律失常

       蓝女士今年32岁,怀孕31周。怀孕后,反复心悸、胸闷,且有头晕乏力症状,让她整日焦虑,甚至彻夜难眠。近期,心慌、胸闷伴心脏不适的症状越来越频繁,就近的医院就诊后,医生告知她是心动过速。

       这个问题会威胁生命吗?会影响宝宝健康吗?治疗该怎样开展?……这是蓝女士的第一个宝宝,确定病因后,一家人既担心孕期病情加重,又担心母婴的安全受到影响。

       棘手!

       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母婴安全

     “之前看到过三医院有‘绿色导管室’,能不能治疗呢?”在想到曾经看到的新闻信息后,蓝女士的家人火速将她送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希望找到保障母婴安全的办法。

     “问题确实比较棘手。”接诊的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罗猛表示,为了避免影响胎儿健康,蓝女士既不能和常人一样服用药物,也无法常规进行射线下射频消融治疗。但如果再不治疗,心律失常的问题反复发作,易引起心衰,甚至危及母婴安全。

       顺利!

       1小时介入手术消除病灶

       为全力保障蓝女士和腹中宝宝的安全,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震立即组织电生理组团队与妇产科、超声医学科等相关科室联合会诊,充分评估病情,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展开充分讨论。

       经过多学科团队讨论以及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最终确定以“零射线绿色射频消融术”开展治疗。一方面,可以避开传统治疗方式下的射线问题,同时可以结合最新的心腔内超声技术解决心律失常的病根。

       如何实现“零射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汉雄介绍说,常规电生理消融手术需在X线下辅助操作,以确定心脏的具体位置和介入导管在心脏中的位置;绿色电生理技术则是在术中利用心脏三维标测系统,精确定位病灶靶点。

       术中,刘汉雄、张震带领团队,使用可视化冠状窦电极零射线下进行右房建模和标测电极,电生理检查诊断确诊房速后,快速找到房速起源点,导管消融治疗4s恢复正常心律。整个介入手术全程仅耗时1小时,成功消除导致心律失常的病灶。术后第二天,蓝女士便顺利出院。

     “过去,妊娠期心律失常是令业界头痛的问题,但现在已得到突破。”张震表示,伴随该科在省内率先启用绿色电生理技术,医生将可以不再单一依靠X射线作为“导航员”,而是利用心腔内超声实时精准掌握心脏解剖结构,切实践行“无线、精准、安全”的绿色电生理先进治疗理念。这样一来,孕妇、备孕患者、儿童、造影剂过敏患者等群体的治疗,将不再陷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