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3年06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七旬老人中风后 康复治疗为何练腰杆儿

       74岁的郭婆婆因大面积脑梗造成左侧肢体不能运动、肌力0级,无法独立维持坐位平衡,被送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

       从入院开始,康复早期介入就为她安排了针灸与运动康复训练。可是郭婆婆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我明明是手脚不能动,康复老师却花大量的时间让我练‘腰杆儿’喃?”

       躯干的稳定性很重要

       神经内科治疗医生解释,躯干的稳定性对于早期康复非常重要,它是肩胛带与骨盆带之间的柔韧“长杠杆”。

       肩胛带为上肢各种复杂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稳定性支撑,骨盆带则为下肢步行时重心在双下肢间的转移提供灵活和稳定的支撑。由于双下肢在站立、步行时所提供的支撑面非常窄,因此需要一个复杂的平衡反应系统,而躯干就构成了这一反应机制的基础。躯干提供稳定的中心支撑,肩胛带与骨盆带才有稳固的附着点,当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时,身体其他部分才有足够的力量稳住整个身体防止跌倒。

       郭婆婆由于大面积脑梗,左侧肢体无法运动。随着病情逐渐好转,左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逐步恢复,但是运动功能仍不足以支撑在之后的康复过程中进行更多的“坐-立-步行”练习。因此,在康复的早期,除了上、下肢的康复外,还必须加强躯干(即郭婆婆理解的“腰杆儿”)力量练习。从早期的坐位平衡开始,加强躯干的稳定性训练。

       配合康复要求自主锻炼

       中风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尽量早期离床坐位训练。一方面,避免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失用性肌萎缩(健侧肌肉如果长期卧床也会出现肌肉萎缩乏力症状)。另一方面,长期卧床可能引起坠积性肺炎,不利于病情恢复。既然躯干对早期康复如此重要,患者应该怎么自主练习?

       1.桥式运动

       分为双桥与单桥运动。患者每日可做3~5组练习,20~30个为一组。

       双桥:患者仰卧,双腿屈曲,照顾者辅助维持患侧下肢的屈曲位置,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

       单桥:患者患侧下肢屈曲,照顾者辅助维持患侧下肢的屈曲位置,伸直健腿,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

       2.坐位训练

       患者侧坐在床边,照顾者站在患侧,用手辅助其患侧肩部,使其维持坐位平衡。

       每日坐位总时间至少30分钟,坐位训练时间从5~10分钟开始,少量多次进行,每次坐位训练时间循序渐进增加。

       3.坐位下躯干的侧屈、旋转

       当患者能够独自维持坐位平衡后,增加坐位下的动态训练,每日坐位总时间仍至少30分钟,可分为1~2次完成。

       动态训练主要训练坐位的重心转移,运动从小幅度开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幅度逐渐增加,为后期站立位重心转移做准备。

       总的来说,中风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康复医学科团队会根据患者不同的康复阶段,循序渐进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因不同康复阶段的训练侧重点不同,所以对患者自行训练时的要求也不同,患者需配合康复要求,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加上自主锻炼,在恢复运动功能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社会参与能力。 (杨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