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3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邑县妇幼保健院罗丽
病人的需要比什么都重要
□本报记者 李芯怡

       2005年毕业后,罗丽就一直在大邑县妇幼保健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8年来,她精于学习,勤于实践,工作上精益求精,有扎实的业务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儿科医疗临床经验。

       开展新技术 她带头提升县域儿科诊疗水平

       近两年,罗丽带领大邑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团队开展新技术共10余项。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呼出一氧化氮检测技术、过敏原皮肤点刺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儿科过敏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填补了县域内医疗相关领域的空白,得到广大患儿家属的认可。为提升医院科研创新能力,2021年,她申报成功一项市级科研项目:基于易感基因对四川汉族儿童哮喘基因预测与临床应用研究。同时,创建儿童肺功能室,规范了儿童哮喘、肺炎等疾病诊疗常规。

       罗丽还多次参与各种继续教育活动,多次参与县级会诊、下乡义诊、讲课。作为县级儿科急救专家组成员,她每年坚持下基层,指导基层医院儿科工作,规范基层医院医师诊疗行为。

       多次逆行 她在病房里度过自己的生日

       2020年1月23日,因疫情防控需要,罗丽接到大邑县卫健局及医院命令,毅然奔赴隔离区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在那里,她坚守一线,担任医疗小组组长,用仁心守护着患者的安康。在特殊的环境里,罗丽度过了她38岁的生日,没有烛光,没有生日蛋糕,在充满消毒水味道的房间里,她默默地许愿:疫情赶紧过去,祝愿家人、朋友、全国人民健康幸福。

       在隔离医院的工作圆满完成后,罗丽便立即回到自己医院,没有休息,又立即投入工作。每天除了要承担科室日常工作外,另外还要负责发热门诊的会诊及疑似病例转运工作。另外,作为儿科主任的她还多次参加临床会诊工作、参与制定医院疫情防控病区管理的相关流程制度10余项、完成全科室28人次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及防控方案的业务培训指导。

       疫情三年,罗丽不断参与成都市内以及外市核酸采样工作。2022年10月,发热门诊防疫工作急需儿科医务人员的参与,作为儿科主任的罗丽没有退缩,积极行动,做好表率,奋力投身于发热门诊工作,接连30余天都未回过家。

       2022年底,科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救治压力,在这关键时刻,罗丽也被感染,但看着儿科急诊工作量的成倍增加,罗丽和同事们感染后仅休整一天就返岗上班。她说:“抗击疫情是一场硬仗,每个人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理性认知、认真防护,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随叫随到 她是最“温柔的守护者”

       在妇幼保健院,患者多为婴幼儿,在就诊时和住院查房时配合度差,部分家长又缺乏理解,因此时有冲突发生。尽管如此,长期与儿童打交道的罗丽,总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在专业救治的同时,成为每一个小病人“温柔的守护者”。每年,她都会陪着病房患儿欢度儿童节,陪患儿做游戏、表演节目等,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温馨。

       她视病人为亲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真诚地、全心全意地服务好每位患者。“看完一个病人,就多一个朋友。”这是罗丽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是百姓心中最信赖的医生,她常说:“这些都是我应当做的。”她想病人所想,一切从患者角度出发,解决患者实际问题。

       罗丽还会经常给病人提供自己的电话号码及微信号,24小时开机接听病患咨询电话,每年免费为患儿家属提供健康咨询约1000人次;遇到家庭经济困难的患儿,她也总是想方设法地让他们花最少的钱得到最有效的医治。

       不管白天休息还是夜间入睡,不管盛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没有半点犹豫。近年来,她带领团队成功抢救危重患儿500余例。她说:“当孩子给我说谢谢时,一切辛苦都值了,病人的需要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