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3年05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将爱和先进技术带到非洲大地
记第17批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国医疗队队员、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医生白莉平

2021年9月17日,白莉平作为第17批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国医疗队队员,派驻西非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今年3月20日完成援非任务回国。

       在非洲的18个月,白莉平时刻谨记党员身份,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影响他人,将爱和先进技术带到非洲大地。

       人不是活一辈子

       是活那些瞬间

       正值白莉平在四川大学华西二院产科期间,她收到了医院的援非报名通知,与家人简单商量后,第一时间便报名了。

      “《无国界医生》这部纪录片对我影响很大,当时是我产科知识的高峰,考虑到以后不再转产科,现在不报名,以后可能更难下定决心了。”白莉平说,医院有很多参加过援外医疗的前辈,自己也受到这种情怀的影响。“人不是活一辈子,是活那些瞬间。援外可以累积很多值得回忆的瞬间。由于家属也有海外工作经历,他很支持,我就报名了。”这个瘦弱充满学生气的年轻女孩说到这,目光坚定。

       2021年9月17日出发,航班飞越14246公里后,白莉平开始了为期18个月的援非任务。

       在最需要帮助的地方

       救死扶伤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是非洲中西侧岛国,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全国仅有3所医院,6所产院,3个综合门诊部,1个妇幼保健中心和1个国家卫生教育中心。共有医务人员218名,包括医生76人,有病床580张。

       去之前,白莉平对这个国家的了解仅限于此,而在当地真正开始工作和生活后,她才体会到这些文字意味着什么。而这位年轻的女医生克服了所有困难,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活环境艰苦、医疗资源匮乏、传染病盛行的情况下,仍然秉持初心与使命,不惧挑战与困难,圆满完成援非任务。

       在援非的18个月里,她接诊门诊患者921人次,诊疗住院患者1415人次;完成手术548台,参与和协助进行救治危急重症患者82人次;随队开展巡回医疗和口腔涂氟工作共计28次,巡回义诊312人;培训当地医务人员52人次,培训当地妇产科医师及外科住院医师10人;对驻圣普当地华人进行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10余次;完成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第一台单孔腹腔镜手术;开设圣普首个腹腔镜技术和外科缝合技术培训班,培训当地医务人员90余人次;为圣普大学健康学院进行葡语讲座、捐赠防刺伤针……

       因当地无宫颈癌筛查条件,她自制葡语科普动画《宫颈癌的防治》,在圣普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援非期间,医疗队共被大使馆、国家卫健委及国内外各类媒体报道230余次。

       白大褂上的国旗

       好漂亮

       回顾一年半的援非经历,白莉平说,虽然有许多艰难险阻的时刻,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每次穿着印有国旗的白大褂和洗手衣工作,感觉荣誉感和责任感都满满地穿在身上。

       她还记得门诊的一位老年病人,因糖尿病反复发作阴道炎症就诊,“我告诉她要好好控制血糖,炎症才不容易复发,其实是一个很常规的诊疗过程,但在最后一次门诊时,她知道我要离开圣普了,拉着我的手说:‘医生,谢谢你啊,你做了很好的工作,感谢你的帮助,希望你假期愉快,欢迎你再来圣普。’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在被看见,都值得。”白莉平说,还有一位小女孩会经常跑来,眨着大大的眼睛跟她打招呼。“最后一次门诊,我给她说你后面约不到我了,可以找下一个中国医生看病,然后这个小女孩出了门之后又回来,突然过来跟我握手。也许是不知道我能否接受,她看我很热情地跟她握手,就过来拥抱了我。”小女孩小心翼翼地展露情感,怕白莉平被她的热情吓到了。当地的同事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让她觉得医疗回归了本身最朴素最简单的状态。

     “之前觉得医生要有国际主义精神,出去之后反而觉得援外医疗是服务大国外交的一部分,它传递中国温度,讲好中国故事。”白莉平的非洲同事们经常在各类平台表达对中国的友好,记录与中国人合作的愉快经历,这让她很开心。

     “我们医疗队定期会去学校给小学生涂氟预防龋齿,这非常有意义。”白莉平说,因为这样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中国医生曾经帮过我。“这样坚持下去,影响的是一代又一代人,为两个国家的友好往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赵昕 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