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3年05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专项行动:打击非法医美
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处理,并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净化市场
本报记者 白华宇

       5月25日,成都市各区(市)县卫监力量组织开展以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联合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委及各区(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参与。

       联合检查

       美容场所发现端倪

       当天上午,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跟随成都高新区卫监执法工作人员,分别前往高新区的一家生活美容服务场所和医美诊所开展检查。

       在某生活美容服务场所,执法队员一眼就看到了其墙上写着的“蜂巢皮秒激光”几个字,在询问负责人该店是否在提供相关服务时,后者表示还未开展相关服务。“皮秒激光仪器和技术,按照规定只能有医学美容资质的场所才能提供,如果他们真的在提供相关服务,可能涉嫌违规违法。”跟随执法队员参与检查的成都市整形美容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副主任医师瓦庆彪告诉记者。

       根据进一步检查,执法队员又发现了一些端倪:根据宣传文案和采购的物料,该店可能还涉及水光针、“熊猫针”等服务,而这些服务都要通过皮下注射完成,并非一家普通生活美容门店能涉及的业务范围。后续执法成员将会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调查。

       随后,执法队员走进一家医美诊所,通过初步检查,其从业人员资质、药品使用等都基本合规。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美容科主任叶飞轮却对医生为来访顾客书写的病历很感兴趣,通过翻阅部分病历,叶飞轮发现了端倪:“这些病历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不规范,比如门诊的很详细,但手术记录没有按照要求严格书写,一些顾客接受的服务也缺乏全流程的记述。”叶飞轮提醒说,如果这些细节把控不到位,一旦触发维权风险,对诊所和顾客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会影响相关服务的正常开展。在场诊所负责人当场表示会着力整改。

       形成机制

       持续净化医美市场

       截至当天15时,此次整治行动现场共发现34家生活美容机构涉嫌开展医疗美容活动,此外还发现“黑诊所”3家、涉嫌开展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工作室1个、“游医”“流动牙医”等13处,发现涉嫌非法行医人员8名。现场收缴药品6箱、器械17件。执法人员现场向市民发放打击非法行医宣传册1200余份,还通过媒体呼吁广大“求美者”擦亮眼睛,选择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接受医美服务。

       对本次行动发现的涉嫌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人员,有关部门将进一步调查核实,并依法依规处理。下一步,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将继续落实打击非法行医长效机制,联合各有关部门,持续净化医疗美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