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05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病理科:一个“核心”的辅助科室
刘萍 王燕霞

       病理科是进行病理诊断的主要科室,病理诊断结果对于临床治疗起到直接指导的作用,也就是说,患者在接受病理检查后,能够对所患疾病的病因、类型、性质等起到辅助诊断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病理科在医院内的辅助科室中具有核心地位。但是提到病理科,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因此,下面将就病理科相关情况为大家进行科普。

       病理科的主要工作

       病理科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包括采集标本、固定、取材等一系列操作,最终达到帮助患者进行病理诊断,指导治疗的目的。病理检查对于患者的疾病能够起到客观反映的效果,其准确性高达95 ,因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病理科的日常工作与检验科相比有所不同,检验科医师只需将患者血液或是尿液等样本直接放入仪器,待其分析一段时间后,就能取得检验报告;与影像、放射科的日常工作相比,病理科也有所不同影像、放射科的医师和超声科医生是通过核磁共振、CT、B超等检查手段对患者的部分躯体进行扫描,从而得知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包括部位以及病灶大小等。而病理科的医师在采集完患者的组织或细胞后,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将收集的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再借助显微镜,对其形态及结构进行观察,从而找出良性或恶性的证据。然后病理科医师还需根据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病理诊断结果,为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指导。

       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检查

       免疫组化检查:通常情况下,若患者所患的癌症类型能够根据病变形态进行病理诊断,则无须再接受免疫组化检查;但如果患者的肿瘤类型确诊较为困难或是与其他肿瘤症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则需接受进一步的免疫组化检查。根据抗原与对应抗体之间发生特异反应的原理,免疫组化检查通过特异抗体对切片中是否存在对应抗原的情况进行检测,随后根据反应结果分析患者所患的肿瘤类型。免疫组化检查是病理科内较为常规的一项检查,对于患者所患疾病的鉴别与诊断都具有较大的意义。

分子病理检查:分子病理检查能够对病理组织中有无肿瘤遗传信息进行检测,操作时需要从中提取患者的DNA及RNA信息,再使用探针进行检测。对应的检查报告中若出现「+」符号,则表现呈阳性,若出现「﹣」符号,则表现呈阴性,这两种符号表示的含义较多,需结合前文来看,如肿瘤细胞转移情况、是否存在微生物、某些物质含量的多少等。分子病理检查对于患者的诊断以及预后和治疗的指导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术前穿刺活检能代替术后病理检查吗

       部分癌症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接受细针穿刺活检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于术后检查存有疑虑。细针穿刺活检能够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对其所患疾病,如乳腺肿瘤,进行有效诊断,医生根据穿刺活检的结果了解患者肿瘤的性质,从而成为制定治疗方案的有力依据。但是穿刺部位的局限性容易对穿刺活检造成一定的干扰,导致出现“假阴性”的结果。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是在手术中将患者的肿瘤切除后,立即采取标本制作切片,通常半小时后即可取得报告,此检查能够对肿瘤的判断以及后续的手术起到指导作用,若检查结果呈良性,主刀医师只需将其切除即可;若检查结果呈恶性,主刀医生还需要根据肿瘤的所处时期决定手术范围,必要时还需对手术部位周边的淋巴结予以手术清扫,但是,这种病理检查方式由于取材以及数量上的局限性,导致检查结果未必准确。所以,患者即使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接受细针穿刺活检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术后的病理检查都非常必要。

       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的步骤

       接受过病理检查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病理检查结果无法立等立取,这是由于病理检查主要可以分为常规病理检查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患者手术中通常应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手术前和手术后一般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对于常规病理检查,无法做到立等立取,这种病理检查为保证切片的质量以及诊断的准确性,所需要的时间由患者的病变程度来决定,必要时,还需进行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检测等。一般情况下,小标本需要3个工作日得到报告,如胃镜活检;大标本需要5个工作日得到报告,如手术标本,若患者病情复杂,则所需时间还要增加3至5天甚至更长。不同于医院内的其他项目检查,病理检查报告既耗费时间也需要医师的大量精力,主要包含下面几个步骤。

       固定:当病理科医师收集到患者标本后,将其放入中性福尔马林中浸泡,若固定这一步操作不得当,或是浸泡不充分,对病理诊断都会产生干扰,因此浸泡的时间不能少于八小时。

       取材:病理科医生在这一步会直接观察标本的性质、部位等方面,根据其具体的病变情况进行取材,取材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切片的质量优劣,因此需要病理科医生具有丰富的病理学知识以及操作经验。

       脱水:标本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接受约二十道脱水工序,这一步是为了将标本组织内的水分去除,便于后续制作切片。

       包埋:病理科技师将石蜡进行熔化处理,再把脱水处理好后的标本放置于石蜡中,待其凝固后,即可将标本完整地包裹于石蜡中。

       切片:将包裹于石蜡中的标本放在病理切片机上切片,并置于载玻片上。

       染色:由于切片本身具有无色特征,即使凭借显微镜,观察也较为困难。因而为方便医师进行观察,还需对切片予以染色操作。最后,病理科技师还需对其进行封片、贴标签、核对等操作。若切片表现不典型导致难以诊断时,还需要经过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等进一步处理。其中,大多数步骤无法借助仪器、设备,均需要医生亲自完成。

       当患者拿到病理报告后,由于其中具有大篇幅的专业医学用语,所以,患者自行理解较为困难,如出现“考虑为”“不排除”“结合临床”等字样时,容易出现误读,患者应当及时向对应的医生进行询问,避免出现漏看或是理解错误,耽误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多次检查的情况

       部分患者会出现多次检查的情况,这是因为:其一,患者的取样不理想,无法进行准确的诊断。如患者的病灶所处位置较深、较小或是所处部位较为特殊,导致取材较为困难,这类患者在未取得典型病灶之前,通常需要接受多次检查,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其二,患者的病情处于发展中,病理诊断要结合不同时段下病灶部位的大小、性质等信息,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从而对治疗方式进行调整。(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