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动骨要躺120天”“骨折了要喝骨头汤补钙”“医生说的不能动,否则要错位”……如果你身边有过骨折的邻居或者朋友 ,或多或少是不是听说过其中某一条?这些民间的传言和对医生叮嘱的误解,影响了不少骨折患者的病后康复。骨折后,我们究竟应该注意什么,让专业人员带你走出骨折护理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喝骨头汤,补钙
正解:骨头汤中的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骨头汤中确实含有一定量的钙,但含钙量很少,更多的是脂肪。正确的食补是:骨折早期保持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保证正常的水分补给,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推荐食用鸡蛋,瘦肉,新鲜果蔬等。骨折中期由清淡饮食转为高营养饮食,保证足够的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牛奶(500毫升左右)、动物肝脏(每周1~2次)、瘦肉、虾皮、海带、豆腐等。骨折后期直至恢复阶段饮食可逐步恢复正常,注意膳食均衡。保证足够的牛奶,多晒太阳,多吃深绿色蔬菜(生重400克左右),水果200克左右。
误区二:伤筋动骨要躺120天
正解:骨折后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早期评估骨折程度,除骨折上下关节暂时不活动外,身体其他各部位均应积极主动功能锻炼。被固定肢体中的肌肉主要以等长舒缩为主,可进行多次,每次5~20分钟,大约上百次。骨折中期后到8~10周,骨折部位日趋稳定,除肌肉的等长舒缩外,还需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活动范围、幅度、力量由小到大。骨折后期,骨折已经愈合,需要进行阻力对抗训练,如最简单的提重物,踢沙袋等,以增强肌力,恢复关节活动度。中医主张“筋骨并重,动静结合”,有利于肢体肿胀消退,防止关节僵硬失能。
误区三:经常热敷好得快
正解:对于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着凉后容易出现关节酸痛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热敷缓解疼痛。但是,骨折病人的肿痛与关节炎的肿痛不同,骨折疼痛大多由软组织损伤,断端血管完整性受损,血管破裂、出血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骨折早期用热敷,会越敷越肿。其出血中医称之为离经之血,局部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郁而化热,红肿热痛。这个时候应该用清热凉血化瘀的中药,效果更好。因此骨折后一个月内,石膏拆除一周内,不宜热敷。
误区四:喝点酒助气血运行
正解:对于骨折的人来讲,酒精对人体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特别是在损伤早期,酒精会对损伤部位破裂的毛细血管加快出血,从而使局部肿胀更加厉害。有些病人喜欢搽红花油,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酒精对于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也有相当大的刺激作用,会让其丧失应有的功能。事实上,在骨折后期或恢复期适当的饮酒,才能对身体的康复起到适当的作用。
误区五:服用三七补身体
正解:骨折初期,局部出血水肿,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有利损伤恢复。但骨折一周以后,局部出血停止,损伤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循环不佳,影响骨折愈合。
误区六:加强对钙的摄入
正解:骨折后,骨折断端会释放大量的钙质,加之患者长时间制动,局部或全身会出现骨骼脱钙,此时如果继续补钙则会增加血液中游离钙含量,加重肾脏负担,干扰钙磷代谢。服用大量的钙剂,还会出现各种胃肠道不良反应,例如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影响正常营养吸收,阻碍伤口愈合。 (内江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