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是什么?是丰富多彩的康复训练,是回忆从前的“怀旧疗法”,还是动物抚慰的心理治疗……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人文护理不仅仅如此,它是一次无怨无悔的选择,一生纯洁忠诚的服务。精神科护士们恪守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尊重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的誓言,奔赴着内心的热爱。杏花雨绵绵,清风扶纸鸢,在他们身上,有人文护理最好的答案。
“掌管”手工室的退休护士长
“护士长,五一节你要到哪里耍?你晓得柳江古镇吗?你去过没有?”4月26日下午,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营门口院区(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康复科的手工室,阿斌(化名)大叔追着康复科原护士长吴淮玲问道。“他是想透过我的眼睛,去看看他在电视中看到的景色。”吴淮玲说。
在精神科医院里,信任来源于相互尊重。“他们尊重我,把我当朋友,啥事情都对我讲。”吴淮玲觉得自己挺傻,一辈子就只干了这么一件事——成为一名精神科护士,并且退休了还在继续干,“真是因为喜欢啊,内心里也放不下这些患者”。
谈到医院康复科一路的建设发展,吴淮玲滔滔不绝。她甚至能清楚地回忆起2006年去到北京回龙观精神专科医院的情形,“三个月时间,上午下午都上班,晚上就整理笔记,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延续至今的撰写工作日志的习惯。”回成都时,吴淮玲不像其他同学买了北京的特产,而是带回了一大口袋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买的精神专科类书籍。此后,吴淮玲就开始负责康复科的全部护理工作了。
2019年1月份原本是吴淮玲退休的日子,但3月她返聘回归,“掌管”手工室。因为要教患者做串珠、折纸等手工活,吴淮玲退休时眼镜度数只有150度,没几个月就涨到300度。
为了提高患者的专注力和兴趣,吴淮玲把自己“泡”在网上,找各种手工的视频来学习。吴淮玲的手机除了塞满各种应用软件,她还注册了短视频账号,在上面记录下她和患者一起动手制作的手工作品。
病区“扛把子”强华(化名)也只“服”吴淮玲。强华因双相情感障碍入院多年,其女友经常给他送吃送喝。吴淮玲感觉他们感情真挚,于是对强华说,要配合治疗,积极生活,出院了还是要给女友一个交代,“女人嘛,都喜欢有仪式感。”强华狠狠地点点头。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获得感
4月2日,清明节放假,彭薇再次见到了松松(化名)。“小伙子晒黑了,瘦了,长结实了,精气神十足。”松松是彭薇负责的急性精神科的一名患者,同时彭薇还是物质依赖科、慢性重度精神优化科的护士长。
2014年,22岁的松松没有原因地开始不愿意去上班,性格变得孤僻少语,行为怪异。彭薇第一次在病区见到他时,松松就问她,“你们这里黑衣人会不会来哦,他在跟踪我,要杀我”。
松松一住院就是整整9年时间,因为长期服药,身体虚弱而肥胖,一米七的个儿体重达80公斤,他感到自卑,更加地内向沉默。
彭薇也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护理方式能让松松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他很年轻,一定要让他有事可做,让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被需要的,有价值的人。”
大概在3年前,彭薇开始对松松进行一些职业能力培训,想让他出院后能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养活自己。松松的父亲原本在社区做保洁员,彭薇打算培训松松这方面的技能。
“刚开始就发给他扫把簸箕,让他去扫吸烟室,但是他拒绝了,说怕其他患者不准他扫,还要打他。”彭薇告诉松松:“你去扫嘛,就说是护士长喊你扫的。”松松照办了,结果他发现没有人打他,听说是护士长“派来”的,大家也都挺配合。渐渐地,松松不光清扫吸烟室,还开始打扫走廊乃至病房的卫生。“松松你今天准备扫哪些地方,你打扫完了要来给我们说呀!”彭薇坦言,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为了教会松松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计划安排工作,同时如何去给领导做反馈,而这些就是松松日后在工作中的必备技能。
今年3月,松松出院了。很快,他成为一名社区保洁员。一个月后,他领到了工资。也就是在清明节放假那天,松松买了水果,来到了他曾经住了9年的病区,看望彭薇等护士。
精神科护士与其他护士不同,他们护理的是那些得不到尊重与自由的精神障碍患者。而尊重与自由,以及自我实现,也正是这些患者最为需要的。
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走出内心的阴霾,去追逐自己的幸福生活,去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这正是吴淮玲、彭薇这样的护士在职业上的获得感。
让老年患者愉悦的“怀旧疗法”
“对心理的探索就像探索宇宙”,爱看《漫步到宇宙尽头》《甘石星经》等天文学书籍的吴冬梅这样形容她所从事的精神护理事业。吴冬梅读本科时便开始喜欢心理学,于是,从硕士再到博士,她笃行逐梦,坚定地走在这条充满了未知与荆棘的路上。
做博士课题时,吴冬梅选择了看老照片怀旧疗法对社区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影响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怀旧疗法”在国外已有五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其概念源自老年精神病学。1986年,“怀旧疗法”被引入老年痴呆照护中,因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实用可行且符合老人心理特点,继而成了老年痴呆照护实践中最流行的心理社会干预之一。
“中国55岁以上人群抑郁症状患病率为39.86 。轻到中度抑郁症状即可增加健康风险,甚至导致死亡。”吴冬梅说,老年情绪障碍患病率高,健康危害大,疾病负担重,早期干预迫在眉睫,这也是她选择此项研究的初衷。“在怀旧的过程中,很多老年人会产生愉悦的感受,他们会觉得与过去的自己比,现在的自己更好。”
在研究过程中,吴冬梅曾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一年时间找不到一位老年女性志愿者。“跑了很多次社区,但是阿姨们都害怕。”万万没想到的是,每年参加体检的华西医院护士孃孃们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临床,2019年,吴冬梅来到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担任护理部主任一职。按她的话来说是“想和大家一起,找一个很好的理念方向,指导更多的护士去帮助更多的人”。
“怀旧疗法可由一名护士单独实施,对设备要求比较低,摆放老照片、老物件或者是播放老电影、有年代感的音乐都可以,场地也不需要很大,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吴冬梅起初对“怀旧疗法”在医院能不能落实心里没底,“首先要解决场地问题”。这一次,很快有了回应。在会上,老年医学科四科护士长罗媛举起了手:“吴主任,来我们病区吧。”
12年前,罗媛第一天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时就被患者吐了口水。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说不委屈那是假的,她曾工作了一年就想离开,但她坦言,来自医院老护士长们的关怀以及去世外公的心愿,让她选择留下来。
上班时,罗媛会化上淡妆,戴一对小巧精致的耳钉,老人们和她打招呼,会说“护士长好漂亮呀”。罗媛说,老人们简单的问候,让她的心中很有力量。不仅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罗媛还和护士们一起把病区装饰得温馨而明亮,每一扇病房的门都贴了不同的装饰画,方便老人们辨认自己的房间。过年时,她带着老人们包饺子、做灯笼,还把自己的小女儿带来病区,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罗媛会想尽办法,发动一切资源让老人们在病区能更开心地生活。因此,她想要在病区开展“怀旧疗法”。
一台老电视机、一本记录着老成都的相册……这些老物件把老人们带回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时代。“翻看《时光记》相册,他们兴奋得像小孩子,指着照片告诉我以前沙河电影院、晚晴园茶铺、骡马市天桥是啥样子的。”最让罗媛感到欣喜的是晓艾(化名)婆婆的表现,60多岁的晓艾婆婆是成都本地人,年轻时曾遭到拐卖,后来回到成都。“婆婆性格孤僻,把自己同他人隔绝起来,但是她喜欢画画。”罗媛说,最初她并不知道婆婆有画画的爱好,结果有一次她看见护士李健给婆婆买了画纸,一问才知道。
晓艾婆婆在罗媛的引导下,翻看了那些成都的老照片,这大概唤起了她年轻时在成都生活的美好记忆,她也渐渐地喜欢与人沟通交流。婆婆还画下了罗媛工作时的模样,连同她笔下明媚的花草人物一起送给了罗媛。
持证上岗的“狗医生”
4月27日下午,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九江院区(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室外活动区7个年轻人围坐成一个圆圈,情绪障碍中心护士王蕴璇坐在他们中间。“90后”王蕴璇用温柔缓慢的语气告诉大家:“今天我们不是单纯地撸狗,我们要撸得有收获。”
王蕴璇先让她左手边的男孩小亮(化名)做自我介绍,小亮腼腆地摇摇头,“好吧,没关系,妮可(化名)你来说吧。”紧接着这个叫妮可的女孩开始介绍自己,她看上去十四五岁的样子,齐耳黑发,脸上有可爱的苹果红。王蕴璇问妮可家里养宠物吗?妮可回答,她家曾经养过一只黑猫咪,有一次猫咪跑出去了,她和外婆去家附近的林子里找了很久也没找到,3天后,猫咪竟然奇迹般地回到了家。
妮可并不是一口气讲完她家猫咪的奇遇记,而是王蕴璇一点一点地慢慢引导着她打开心扉,讲出故事。“猫咪在这3天经历了什么呢?它是怎么回到家的呢?”王蕴璇又趁机让大家开始做猫咪历险记的故事接龙。起先沉默不语的小亮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猫咪钻进小树林时遇到了一个打开的旋转门……
自我介绍、故事接龙属于叙事护理的内容之一,护士通过倾听、理解,一起发掘患者故事背后所包含的积极意义,通过见证、共情、相互接纳,从而达到抚慰治愈心灵的效果。王蕴璇让参加“撸狗”的年轻人们观看了一段《如何与狗狗友好相处》的视频后,请出了今天来医院上岗的“狗医生”——松狮犬“二妞”和贝灵顿梗犬“QQ”,还有一条来“监工”的柯基犬“布丁”。这三条狗都是通过专业机构考核后持证上岗的“狗医生”。
狗狗的主人跟着王蕴璇一起,给大家介绍了狗狗的品种和习性。在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妮可、小亮还有其他的年轻人都温柔地摸摸狗头,并不时地向狗主人提问。
动物抚慰团体心理治疗自2022年10月开展以来,在患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的年轻群体中颇有热度。在最初阶段,情绪障碍中心护士长杨海军心里有些担忧,“毕竟在全国医院的心理科这是首创,很多流程都没有先例。”但杨海军还是决定在他负责的病区开展“狗医生”疗法。
杨海军是护理行业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他生性乐观、开朗健谈,读大学时就是班长,如今更是要带领12个护士弟弟妹妹们照护情绪障碍中心病区60多位患者。除了身形很“包容”,杨海军对护理工作的包容度还在于他乐意将病区打造成“暖居”——病区的走廊里有绘画角、生命树、心愿墙,还有情绪树洞……
下一步,杨海军他们还将培养更多“狗医生”组合。
提供情绪支援的“家长课堂”
对于年轻患者心灵的疗愈可以靠叙事护理、动物抚慰的方式进行,那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九江院区的“家长课堂”应运而生。
孩子厌学怎么办?怎么样让孩子不拖延?儿童的共同心理密码是什么?九江院区定期开展的“家长课堂”,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家长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心理营养。
睡眠医学中心的护士长荣婧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今年1月,因抑郁症再次入院治疗的星星(化名)始终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经过荣婧多次沟通了解,她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上一次入院,爸爸妈妈不顾她的感受,让她独自留在医院里,原本就有幻视幻听症状的她感到更加害怕。而星星的妈妈也倍感焦虑和无力,两年时间,星星拖垮了她全部的意志,她放弃了自己热爱的烘焙事业,全身心地来照顾星星。但病情的反复,让母女俩都坠入了无尽的黑暗中。一边是荣婧耐心地疏导,她还买来了星星最爱的玩具小熊;另一边在“家长课堂”里,星星妈妈意识到了自己曾经带给星星成长中的种种压力,她觉得只有自己更好地成为自己,孩子才能成长为他自己的样子。2023年春节,荣婧及其护理团队邀请了星星妈妈为新春联欢会准备一场烘焙下午茶。
在星星妈妈和护士们的策划带领下,病区所有患者及家属一起互相协作,完成了十分丰盛的甜品。“大家不断尝试、思考、创新,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在这个小小的人际场域中学会沟通互动,去分享快乐甜蜜。”星星妈妈好似找回了自己的热爱,而星星仿佛看到了烘焙店里从前闪光的妈妈,她给了妈妈一个久违的拥抱。
“做父母是一种修行,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再次长大的过程。”儿少心理中心的护士长彭建燕在病区见过太多亲子关系糟糕的家庭,孩子入院后,会对其家庭进行路径管理,为父母提供情绪支援,结合孩子的表现,带着父母一起进入治疗的全过程。亲子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双向奔赴,才能成就彼此的星辰大海。(文/图 范月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