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3年01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带药回村该鼓励 用药安全要保障
□唐传艳

       据媒体报道,当前多地倡议开展“带药回村”“余药共享”活动,呼吁返乡人员把剩余药品带回农村,一些公益组织委托回乡旅客带药回村交给村卫生室,有的地方上线了“余药互助”平台,这些倡议和做法得到许多人称赞和支持。

       当前的“余药共享”,与此前城里的“余药共享”有所不同。以前多是居民自发行为,当前针对农村的“余药共享”多由公共部门倡导,一些建立在平台基础上,还有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更有组织和规模。比如,广东广播电视台“民声热线”联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铁集团、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发起的“平安春运带药回村”公益行动,通过旅客把急需药品带到各地农村卫生室。在公益带药人带回的“健康包”中,有布洛芬、阿咖酚散、板蓝根等14种药品,还有药品目录和给村医的信。这样一来,药品经由村医发放出去,用药安全更有保障。

       也要看到,有些“余药共享”属于个人行为,药品共享应建立在确保使用规范和安全的基础之上。有专家指出,“余药共享”最好仅限于非处方药,对于处方药必须慎重。此外,“余药共享”一般是自己有什么药就支援什么药,可能会忽视特殊人群用药安全问题。对此,基层政府、村委会、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等,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用药安全提示和服务。村民在用药前也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带药回乡有利于缓解农村地区药物短缺的情况,值得鼓励。但要特别关注其中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问题,避免好事变坏。

 (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