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3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泡桐花开
□ 营山县人民医院 郭玲宏

       那种震惊和心痛,

       我永远记得

       这里是距离县城最远的贫困村,6年前,我们医院成了这个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单位,而我则成为山脚下那户贫困户的对口帮扶人。在这里,我认识了因病致贫的小女孩杨芹一家。杨芹6岁,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四处求医而导致家庭负债累累。

       永远记得第一次走进这家人大门时,我的震惊和心痛。坍塌了半边的房顶,土墙裂开的口子像张开的大嘴,屋子里基本没什么家具,床上铺着一层稻草、一张破席子。小女孩瑟缩在墙角,干枯稀疏的头发,蜡黄的小脸,没有一丝血色的唇,眼里怯怯的,很无助。

       孩子父亲手足无措地看着我说:“我也没有办法呀,屋头没得钱,大医院也挂不上号,病等不起,只能看孩子自己的命了……”说着说着,号啕大哭起来,一旁的爷爷也老泪纵横,扯着衣袖,不停地揩去眼角的泪水。

       现在的生活,

       以前都不敢想

      6年了,在这6年里,已经记不清医院领导多少次带领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与村干部一起制定每户的针对性脱贫方案;已经记不清医院多少次组织大型义诊,携带设备到村,为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帮扶责任人多少次与贫困户同吃同劳动,与他们交流,为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小杨芹的病,依托贫困户医保政策和大病医疗救助,还有我们医院职工自发的捐款,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我沿着水泥路一路下行,穿过一片稻田,不知不觉就到了杨芹家,大黄狗老远就摇着尾巴迎接我,如今的新房明亮整洁,院坝平整宽阔。杨芹热情地迎我进门,忙着泡茶端水果,当年的小姑娘已经出落成高挑的女孩了,考上了城里的重点初中。杨芹的爸爸这几年在县城搞装修,比起那些年更显年轻,也更健谈了。他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人民医院,感谢帮扶责任人。他说,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以前得了病去医院难,还贵,现在去大医院看病也可以在网上预约,手机微信就可以缴费,到哪个科哪层楼都有提示,还可以导航,拿药也不用排队了。县医院还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和远程门诊的方式请大医院的专家看病。他说:“如今,看病不难了,也不贵了,我父亲长期吃的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也能报销。”

       那样的悲剧,

       不会再发生了

       面前这个淳朴的中年农民工,他激动得满脸通红,眼里充满了感激的光芒。我眼前突然浮现出一个小姑娘的脸,那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20世纪90年代,夜班收治了一个发热的小姑娘。很可爱的小女孩,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像会说话,可是她却是大医院确诊的白血病患者。

       她的家住在偏远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孩子的病,已是一贫如洗了。我清楚地记得,因为没钱放弃治疗出院的那一天,父母抹着眼泪对我们说:“我们也想给她治疗,但是我们没有那个能力。”眼里的心痛和无奈,至今让我难忘。

       小女孩来和我告别,她忽闪的睫毛又长又浓密,也许是刚刚哭过,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儿,看着让人心疼。她问我:“姐姐,我会好吗?”当听到我肯定的回答,她高兴地说:“那我就能上幼儿园了!”几个月后,我打听孩子的情况,听说回去不久小女孩就永远地走了。如果放到现在,我想那样的悲剧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