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首批“机器人”娃娃走路正常了!
□曹一莎 本报记者 侯文瑾

       一次手术可以改变孩子一生。1月10日,5名残疾儿童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骨科得到免费救治。他们均来自甘孜县,是医院“联善救助”行动救治的首批残疾患儿。

       1月10日下午,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内,笔者见到了前一天刚做完手术的男孩小远。13岁的小远患有大脑性瘫痪,由于大腿内收肌紧张,他有着宛如机器人一般僵硬的走路方式,当地的小伙伴们因此也总拿这点开玩笑。对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人异样的目光会对心理造成极大的打击。自己与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越来越多的异样目光和他人的议论,也让这个小男孩日渐自卑。“爸爸,我只要出门走几步,肯定会有人说我‘他走路真丑,他怎么了?’……”

       6年前小远的爸爸带着他到医院做了一次手术,但手术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小远走路还是很僵硬。

       2022年,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联善救助”行动,赴甘孜县筛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骨科畸形患儿,关爱甘孜县革命老区孩子身心健康。医生们以“全覆盖”的方式,走访甘孜县学校,筛查学生数万人,查出了一批患儿,包含了16名需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畸形患儿。小远就是其中之一。

       1月4号,小远和其他4名骨科肢体残疾患儿一同前往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救治。骨科医生闵鹏告诉小远的父亲,小远是由于脑瘫引起的残疾,残疾程度重,属于罕见疾病,治疗难度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小远的残疾会越来越重,最后可能会瘫痪。骨科主任顾祖超带领闵鹏医生及团队对其进行仔细诊查,放射科、肌电图室、神经科、康复科多学科共同讨论,确定详细治疗方案。随后,为小远做了“肌腱转位松解”“外固定支架牵拉固定”手术,调整了他腿部痉挛的部位,4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现在小远已经能正常走路了。

       和小远一样幸运的,还有其他4名孩子,他们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他们的四肢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都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善救助”行动中被筛查出来。医院联系深圳市慈缘慈善基金会,为孩子们提供了免费手术的机会。

       此次公益项目的开展,不仅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也是医院对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