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3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用专业诠释“仁心”
抢救生命 人人是“尖兵”
□胡宏发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工作量是以前的3倍,加班变常态,带病仍上岗……”说起这1个月的工作,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主任李升文感慨道:“这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这里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是‘尖兵’,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变的能力,彼此之间也要有默契,在面临巨大考验的同时,还要有坚定干好工作的决心。”

       预检分诊:为抢救生命“开路”

     “孩子发高烧,该挂哪个科?”“请问注射室在什么地方?”“二楼留观室怎么走?”……作为急诊的第一站,预检分诊处见证了急诊人忙碌而又紧张的救治工作。

    “近来急诊病人每天都超过500人,加上家属得有1000余人的流量。预检分诊处能为他们提供最快捷的咨询帮助,进而缩短就医时间。但遇上突发院内急救,我们会义不容辞地投入到抢救工作中。”正在为病人导诊的护士郝舒这样总结预检分诊处的工作。

      急诊科副护士长许黎丽介绍,“预检分诊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多元化的工作,分诊的护士不仅要对专业知识有所掌握,为病人正确地导医,还要随时接听急救电话并立刻协调救护车出诊。”预检分诊处24小时轮岗,到了深夜,就诊量不减,他们面对的不仅是繁重的工作,还有漫长的寒夜。

       抢救室:再苦再累也值得

       1月6日下午1点30分,73岁的李婆婆由120救护车接送至急诊科,当班医生王修齐为其测量生命体征后,发现患者嘴唇明显发绀,呼之不应,结合病人的神情和心电监护指数,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顿感不妙,给予听诊后发现病人出现了心脏骤停。王修齐立即展开急诊抢救,与当班护士协同实施心肺复苏。

       经过十几分钟的奋力抢救,李婆婆心跳恢复,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意识也恢复正常,王修齐和护士长嘘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走出抢救室,王修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能用专业挽救生命,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王老师,又有新病人了,还有6床的大爷说胃不舒服麻烦,你去看一下。”话毕,王修齐又投身下一个“战场”。

       留观区:确保病人及时住院治疗

       输液留观室日均输液留观人数高达300人,抢救观察区也同样如此。这里的病情相对于输液观察室更加复杂,病人时刻需要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

       值班医生每天一早交完班后,就会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住院的床位,以确保患者及时住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交完班一直忙碌到上午10点,值班医生杨龙才将抢救观察区的床位腾出一部分给新病人。“抢救观察区的同事们忙碌起来就忘了时间,一不留神就过了饭点,都是轮着吃饭,吃饭的时间也不固定。”

       作为迎战感染高峰的第一道关口,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急诊人都顶得住,扛得起。“我们不能倒下,我们倒下了病人怎么办?大家不肯停歇都是因为一份责任感。”急诊科主任蒋凡说出了每一个急诊人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