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省政协委员热议实施路径
如何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
本报记者 牟津雨整理报道

       1月15日下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要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这些关键句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如何进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两位省政协委员围绕该话题进行了讨论。

       商慧芳:互联网医院服务应更多元

      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商慧芳介绍,目前我省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新兴的医疗模式来进行健康管理,也就是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智慧医疗”。

       近年来,智慧医疗开发不断加速,但这一领域在我省乃至全国都起步较晚,一些互联网医院只提供医生看病、预约挂号等几项服务。

       因此,商慧芳认为,互联网医院还可提供更多元的健康服务。可以设立“护士诊疗通道”,给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护理指导。建立“慢病康复端口”,康复师可通过网络指导患者,为患者设立“网络康复诊疗间”。建立“多学科诊疗窗口”,比如一个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因其身体情况,同时还需要营养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的支持,就可以开辟一个多学科的网络窗口,为患者一次性解决问题。

       在互联网医院服务界面,也可对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界面设置,比如对普通人群应该建立体检页面,提醒患者每年体检日期和检查结果的动态演变及反馈,如已有高危因素,应该给出患者明确的转诊渠道等。

       刘旭晴:织牢远程医疗“一张网”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省政协委员、泸州市政协副主席、十四届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四川省委常委、泸州市委主委刘旭晴介绍,四川医疗服务体系经过系列改革后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明显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

      在刘旭晴看来,四川医疗卫生资源还存在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为适应新形势、新挑战,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刘旭晴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建设。综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物联网等新技术成果,建立远程医疗“一张网”,支撑跨区域、跨医联体、跨机构远程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和多点对多点共享协同服务。推进全省居民健康“一码通用”,推进质量控制合格的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全省范围内的电子处方流转机制,构建医师开方、药师审核、机构配药、物流配送或患者就近取药的新型医药供给模式。推动四川省“互联网+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