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做医生?有很多种答案。有人是为了救死扶伤,有人是为了改变家乡缺医少药的面貌,有人觉得医学是信仰,还有人是为了不断挑战,勇攀高峰。
如何做医生?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医生黎昌强觉得,只有终身学习,孜孜求索,不断突破一个一个瓶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世界前沿知识,经历一次次的蜕变,方能为医。求医之路,道阻且长,以下是他的讲述。
幸遇引路人
小时候,我生活在雅安汉源的一个小山村,满眼是连绵不绝的大山,交通封闭,教学资源落后。那时,在我的认知里,最受尊重的两种人就是老师和医生了。大学我选择了医学专业,也就开始了漫漫求医路。
学医的道路上遇到很多好老师,他们是我的引路人,也笃定了我的医路生涯。记得1999年,我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实习,跟朱玉祥教授的门诊,她常让我们先询问病史,做出诊断并开具处方,然后对我们的治疗方案进行点评。她时常给予我肯定,一次次的肯定,让我这个初入临床的医学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也深深地喜欢上了皮肤科这个专业。
然而,人生并不会一帆风顺,本科毕业后,我并没有从事自己心心念念的皮肤科专业,而是成了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师。也是在这个阶段,我接触了很多优秀的教授。
2001年,我到华西医科大学进修组织胚胎学,当时的孙昭教授,把组织胚胎学讲得妙趣横生、深入浅出,深深地吸引并震撼着我。后来进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后,又受到范生尧教授、詹书良教授等指导和影响,才明白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可以把一堂课变成一次愉快的旅程,也可以把一堂课讲得悬念重重,如福尔摩斯探案一样妙趣横生,有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看到诗和远方。
2003年,我攻读了皮肤性病学研究生,2006年顺利毕业,毕业后留院从事皮肤性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不过,三年以后,我感觉知识结构和临床水平到达了一个瓶颈,面对很多疑难病人,无从下手。于是我决定外出学习。我先后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进修学习,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中国皮肤科领域的大师,他们高尚的医德、渊博的知识、广阔的格局和严谨的作风,直到现在还激励着我,影响着我。
帮助患者更多
2014年,深爱我们的父亲永远离开了。父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到后来就不认识我们了。送父亲离开的那天晚上,我一直守在他的身边,想了很多。
父亲一直希望我成为一名医生,经常给我讲汉源四大名医的故事,嘱咐我一定要有医德,一定要钻研业务。我想,父亲应该是开心的,因为我活成了他的骄傲。那晚,我想到了很多发生在我和患者之间的故事。记得几年前,我在网上遇到一个求助的女孩,因为痤疮,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又治疗不当,脸上留下厚厚的痂壳,慢慢变得自卑,把自己关在屋子,两年不出门,后来患上抑郁症,三次自杀未遂。之后,经过我的努力,患者心身痊愈,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我又一次深深地认识到,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而心理干预可以改变患者的人生,医生治病也治心。也是那时,我有了想去攻读心身医学方向博士的想法,后来非常荣幸地成了重庆医科大学精神科况利教授的学生。
为了能帮助更多患者,我入驻了互联网就诊平台,在线上帮助病人诊断和治疗。
生根、发芽、成长
2020年9月,我有幸被选派到合江县人民医院挂职院长,这是我人生又一次新的挑战与尝试。我怀着领导们对我的信任,带着组织赋予的使命,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而不懈努力。
虽然在临床工作的时间少了,但我快速经历了从专业到管理的转型,不管是眼界、认知,还是管理能力,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学校和医院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在合江县人民医院举办了西南医科大学本科学历后研究生班,与西南医科大学建立了科研战略合作,协调完成了西南医科大学专家的对口支援及医、教、研帮扶工作,实现了多项医疗技术在县级层面零的突破。倍感欣慰的是,在职研究生班里,几十位骨干必将成为合江县人民医院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他们也会影响合江县人民医院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医院变成学习型、成长型的医院。
这次的经历,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我在从医道路的另一个领域有了新的改变和成长,也让我认识到,人生有很多可能。